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慧远法师年谱(71-75岁)
慧远法师年谱(71-75岁)
来源:
|
作者:
张卫平
|
发布时间:
2017-12-15
|
40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晋安帝元兴三年后秦姚兴弘始六年甲辰(404
)
七十一岁
二月,建武将军刘裕刘毅、何无忌等举义兵于京口。三月,玄众溃而逃。桓玄司徒王谧推刘裕行镇将军、徐州刺史,都督扬、徐等八州诸军事、假节。桓玄逃至寻阳,旋逼安帝西上。四月,大将军、武陵王司马遵称制,总万机。玄挟帝至江陵,又复逼帝东下。五月,刘毅、何无忌等大破玄军于桑落洲,进据寻阳。加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裕以刘敬宣为江州刺史。刘毅、何无忌等帅众自寻阳西上,遇桓玄军于峥嵘洲,大破之。桓玄欲逃入蜀,为督护迁所斩。安帝反正于江陵。桓玄故将桓振陷江陵,刘毅、何无忌等退守寻阳。十月,卢循攻陷广州。(《晋书·安帝纪》、〈通鉴〉卷一百十三)
五月,晋安帝自江陵驼京师,辅国将军何无忌劝
慧远
候觐,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远修书致谢。(〈
慧远
传〉)
慧远
约于本年再游庐山,作〈庐山记略〉及五言〈游庐山诗〉。刘程之、王乔之、张野等皆为和诗。
慧远
〈庐山记略〉:“〈游庐山记〉并诗,自记此二十三载,凡再诣石门,四游南岭。”“乃发深怀,嗟咏不足,聊复寄以兴云。”据此,
慧远
数次游庐山,远于太元六年(381)始入庐山,经二十三载,乃元兴三年(404),则〈庐山记略〉及〈游庐山诗〉皆作于本年。
四月,鸠摩罗什等检校《大品经》讫。(见元兴二年条引释僧睿《大品经序》)
后秦安成侯姚嵩请鸠摩罗什更译《百论经》。(《出三藏记集》卷十一僧肇《百论序》)
十月十七日,后秦姚兴请弗若多罗译出《十诵律》三分之二。不久,多罗卒。
慧远
闻之,常慨其未备。(《
慧远
传》、《高僧传》卷二《弗若多罗传》)
僧肇约于本年作《般若无知论》。(《高僧传》卷六《僧肇传》)
晋安帝义熙元年后秦姚兴弘始七年乙巳(405
)
七十二岁
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义兵,袭破襄阳。刘毅军至马头。桓振挟安帝出屯江津。刘毅放江陵,桓振军皆溃。大赦,改元。三月,桓振袭破江陵。刘毅率军与振战,斩之,复取江陵。安帝还健康,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裕固。裕固让不受,屡请归藩。四月,刘裕旋镇京口,改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兖州刺史。以卢循为广州刺史。五月,桓玄余党桓亮、符宏等寇乱湘州,刘毅等分兵讨平之。七月,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经乡等诸郡,姚兴许之,遂割南乡等十二郡归于晋。(《晋书·安帝纪》、《通鉴》卷一百十四)
慧远
约于本年撰成《法性论》。
据慧达《肇论疏》云:“远师《法性论》成后二章,始得什师所译《大品经》,以为明验,证成前义。”则
慧远
始作《法性论》时,尚未见罗什所译《大品般若经》,成二章后方见之。据僧叡《大品经序》,罗什于弘始五年四月始译此经,至明年四月检校讫。由此而知,
慧远
始得《大品经》不会早于弘始六年四月,而撰成《法性论》更在其后。故暂定于本年。
后秦主姚兴送《大智论》与
慧远
,请为之作序。远作《大智论序》(已佚)。(《
慧远
传》)
本年或稍后,
慧远
撰《大智论抄》二十卷。(《
慧远
传》)
慧远
遣书昙摩流支,请其译《十诵律》。流支得远书,及姚兴敦请,与罗什译毕《十诵律》五十八卷。(《高僧传》卷二《昙摩流支传》)
秦主姚兴以鸠摩罗什为国师,奉之如神,京师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又命罗什译西域经论三百余卷,佛法大行。(《通鉴》卷一百十四、《晋书·载记·姚兴传》)
鸠摩罗什译《大智论》《释论》。(僧叡《大智论序》)
竺道生、释慧观等或于本年由庐山入北至关中,从鸠摩罗什受业。
《出三藏记集》卷十五《道生传》谓道生“于隆安中移入庐山精舍,幽栖七年以求其志”。“遂与始兴慧睿、东安慧严、道场慧观,同往长安从罗什受业。”《高僧传》卷七《慧观传》:“闻什入关,乃自南徂北,访核异同,详辩新旧,风神秀雅,思入玄微。”若道生于隆安二年入庐山精舍,至本年入北,正合“幽栖七年”。本年七月,刘裕遣使求和于秦,南北不再如以前否隔,姚秦又奉罗什如神,故道生于最可能于本年至长安。汤用彤《佛教史》十六章《竺道生事迹》,谓“道生应在太元之末数年至庐,得见提婆”。然道生幽栖庐山七年,若从太元二十一年(369)算起,过七年为元兴元年壬寅(402),当时恒玄上表请帅众扫平关洛,秦晋互为敌国,疑道生不太可能于此时入关。
昙摩流支于本年秋,自西域达自关中。(《高僧传》卷二《昙摩洛流支传》)
雷次宗约于本年前后入庐山事
慧远
。
《宋书·雷次宗传》:“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雷次宗生于太元十一年(386),至本年二十岁,为弱冠之年,故其托业庐山,大致在本年前后。
晋安帝义熙二年后秦姚兴弘始八年丙午(406
)七十三岁
十月,论匡复之功,封车骑将军刘裕为豫章郡公,抚军将军刘毅南平郡公,兼都督宣城军事,右将军何无忌安成郡公。十二月,以何无忌为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军事,江州刺史。(《通鉴》卷一百十四)
谢灵运为抚军将军刘毅记室参军。
《宋书·谢灵运传》:“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考《晋书·刘毅传》,“刘毅击破桓振,斩桓玄太守刘叔祖祖于邻嶂,并讨平其众。二州既平,以毅为抚军将军。”《通鉴》卷一百十四载,义熙元年五月,刘毅讨灭桓玄余党,荆、湘、江、豫皆平,诏以毅为都督淮南等式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宋书·州郡志》:“南豫州。太元十年,刺史李序戍马头,十二年,刺史桓石虔戍历阳。安帝义熙二年,刺史刘毅戍姑孰。”则刘毅为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在义熙元年(405)五月之后。义熙二年,刘毅封南平郡开国公,兼都督宣城军事,镇姑孰。故定谢灵运于本年为刘毅记室参军。《通鉴》卷一百十六载:“刘毅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与尚书仆射谢混、丹阳尹郗僧施深相凭结。”灵运自负才具,又因叔父谢混关系,故入刘毅幕府。
夏,鸠摩罗什于长安译《法华经》《维摩诘经》。(《出三藏记集》卷八慧观《法华宗要序》、僧肇《维摩经序》)
僧肇于本年夏后或明年作《维摩经注》。(僧肇《答刘遗民书》)
卑摩罗叉于本年从龟至关中,鸠摩罗什以师礼敬待。(《高僧传》卷二《卑摩罗叉传》)
晋安帝义熙三年后秦姚兴弘始九年丁未(407
)七十四岁
二月,刘裕诣建康。以谋反罪诛东阳太守殷仲文、南蛮校尉殷叔文等。七月,汝南王司马遵之有罪伏诛。(《晋书·安帝纪》)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不载作年。僧肇《答刘遗民书》云:“什法师于大石寺出新至诸经。”“什法师于午年出《维摩经》。”所谓大石寺出诸经,指弘始九年在长安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毗昙经》等,而出《维摩经》在义熙二年丙午(406).僧肇书又云:“威道人至,得君《念佛三昧诗》,并得远法师《三昧咏》及序。”据汤用彤《佛教史》第十六章考证,僧肇作书答刘遗民,应在义熙六年八月十六日。则
慧远
等作《念佛三昧诗》最迟不晚于义熙六年(410),今暂系于本年。
闰月五日,鸠摩罗什重订《禅法要经》,僧叡作序。(《出三藏记集》卷九僧叡《关中出禅经序》)
昙摩耶舍与昙摩掘多始译《舍利弗阿毗昙经》,后道标(一作标)作序。(《出三藏记集》卷十道标《舍利弗阿毗昙序》、《高僧传》卷一《昙摩耶传》)
王谧卒。(《晋书·王谧传》)
晋安帝义熙四年后秦姚兴弘始十年戊申(408
)
七十五岁
正月,以琅琊王德文为司徒,征刘裕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如故。(《通鉴》卷一百十四)
夏末,竺道路生自长安南归经庐山,以僧肇《般若无知论》示
慧远
、刘遗民,大获赞赏这。
刘遗民《与僧肇书》云:“去年夏末,始见生上人,示《无知论》,才论》)刘所称“生上人”,即竺道路生也。刘遗民致书僧肇之明年八月十五日,僧肇作《答刘遗书》云:“生具顷在此,同止数年,至于言语之际,常相称咏。中途还南,君得与相见,未更的,惘悒可言。“据刘遗民与僧肇来往书信可知,道路生南归,以《般若无知论》示刘遗民。至于道路生南归经庐山之年,汤用彤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五《道生法师传》“义熙五年(409)还都,因停京师”之说,谓道生南归在义熙四年。刘书既曰“去年夏末”,则《与僧肇书》寄于义熙五年,而僧肇答书在义熙六年(410)。其推断可信,今从之。
鸠摩罗什重译《小品般若经》十卷,僧为作序。(《出三藏记集》卷八僧《小品般若经序》)
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一卷。(《开元释教录》卷四)
昙无谶于凉州译出《大涅般经》(《出三藏记集》卷八释道路朗《大涅般经序》)
上一篇:
慧远法师年谱(76-......
下一篇:
慧远法师年谱(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