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远公话》词缀浅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作者:郭欣欣 | 发布时间: 2018-05-28 | 31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汉语发展史上,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节向复音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汉语双音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纵观附加式构词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词缀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词缀在这种历时变化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敦煌变文正处在由中古向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且变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和口语化特征,而《庐山远公话》作为敦煌变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其词缀的特点和历时演变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展现了中近古汉语词缀发展的新趋向,因此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对《庐山远公话》的词缀现象做一个浅要分析,以此对中近古汉语词缀状况以窥一斑。

 

(一)名词性词缀

1.名词性前缀

《庐山远公话》(以下简称《庐》)中的名词性前缀有“阿”、“老”、“是”3个。

以“阿”构成的附加式名词共有2个,分别是 “阿郎”和“阿娘”。如:远公曰:“舍身与阿郎为奴,须尽阿郎一世,中路抛离,何名舍身。阿郎若且要伏侍,万事绝言。若不要贱〔奴〕之时,但将贱奴诸处卖却,得钱与阿郎诸处沽酒买肉,得之已否?”远公曰:“阿郎不卖,万事绝言,若要卖之,但作家生厮(儿),卖即无契卷(券)。”九十日内,然可成形,男在阿娘左边,女在阿娘右胁,贴着俯近心肝,禀气成形,乃受诸苦,贤愚一等,贵贱亦同。 

 

前缀“老”在《庐》中构成的附加式复音名词虽然只有1个——“老人”,但用法已经相当成熟。如:树神亦见,当时隐却神鬼之形,化一个老人之体老人闻语,频称善哉!于是老人辞却和尚,去庵前百步已来,忽然不见。

 

“是”可以粘附在一些普通名词之前作词缀。有“这”或“都,凡是”之意。在《庐》中多次出现。如:是日夜拣炼神兵,闪电百般,雷鸣千种,彻晓喧喧,神鬼造寺。远公是日为诸徒众广说大涅槃经之义。是时火焰连天,黑烟蓬悖(勃),经在其中,一无伤损。是时众僧例总波逃走出,惟有远公上足弟子云庆和尚,为师礼法,缘情切未敢东西回避。

相公是夜先为夫人说其八苦交煎。多如是般,此即名为求不得苦。以是因缘,便堕在湿生之中。轮回数遍,不愚(遇)相逢,已是因缘,保债得债。是经声朗朗,远近皆闻,法韵珊珊,梵音远振。于是远公自入寺中,房房巡遍,院院皆行,是事皆有。是人皆老,贵贱亦同,不谏(拣)贤愚,是共老苦,不如闻早,须造福田,人命刹那,看看过世。病苦者,四大之处,何曾有实,众缘假合,地水火风,一脉不调,是病俱起。

是事不于身心,一体迥超三界,此即名为无相。

 

2.名词性后缀

变文中的名词性后缀有“子”、“头”、“家”、“儿”、“来”、“者”6个。

“子”是变文中主要的名词后缀,由它构成的附加式普通名词和称谓名词共有4::有一和尚,号曰旃檀。有一弟子,名曰惠远。弟子未委和尚从何方而来,得至此间,欲求何事?既得妻子,不经三二年间,便即生男种女,此即喻于何等预探。夫子留教,上遣如思。不与你下愚之人解说。维摩居士,由(犹)遭光严童子喝责。不可不甘甜果子,雨便甘甜;苦涩果子,雨便苦涩。 

 “头”所构成的附加式名词共4个,其中两个是普通名词,一个是时间名词,一个是处所名词。如:薄皮裹浓血,筋缠臭骨头, 从头观至足,遍体是浓(脓)流。时有佳(家)人团座头启相公曰:“僧(昨)夜念经,更不是别人,即是新买到贱奴念经之声。”远公曰:“阿郎但不用来,前头好恶,有贱奴身在,若也相公欢喜之时,所得钱物,一一阿郎领取。”白庄曰:“前头事,须好好祗对,远公勿令厥错。”敢(感)得帝释化身下来,作一个崔相公使下,直至口马行头。 

“家”可以附着在普通名词之后作词缀,《庐》中由它构成的附加式名词有4个。如:若是别人家,买他此人不得。远相公(远公)对曰:“但贱奴能知人家已前三百年富,又知人家向后二百年贫。兄弟阿娘,莫知为计,冤家债主,得命方休。冤家永隔,不绕心服(腹),男女因缘,其中多少。诸家书体,粗会数般。 

六朝以来,“来”就可以广泛地粘着在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构成一批附加式时间名词如 “近来”、“比来”、“小来”等,变文中也不乏其例:比来两人入寺听经,一人无是,入得寺中听经,一人是有贪性,当即却回而去。远公进步向前启白庄:“寺曰此(曰:“此寺)先来贫虚,都无一物。 

儿、者

“儿”和“者”都是唐以前就广泛使用的旧词缀。变文中由它们作后缀构成的附加式复音名词,可以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词。如:汝有夙债未常(偿),缘汝前世曾为保儿。但作家生厮儿,卖即无契卷(券)。三等之人者,弟子一(第一)是床上病儿。言讫,启告十方诸佛,弟子今者为诸众生迷心不解,未悟大乘。妙法经名既立,修道者因此如(而)成,直至无上菩提,尽总凭他经力。盖闻佛者出世独尊,一相之中迥起三界,为慈悲之故,救度众生。

 

()动词性词缀

1.动词性前缀

变文中的动词性前缀有“相”、“祇”、“为”三个。

“相”是一个比较活跃的词缀,由它构成的附加式复音动词共有7个。如:得钱五百贯文还他自(白)庄,却来庐山,与汝相见……。若不今生猛断却,冤家相报几时休。只此身智,不愚(遇)相逢……。相公在于,座主莫谩生人,但之好好立义,将来愿好相祇对。善庆曰:“如今者,若见远公,还相识已否?”远公亦也不归旧寺,相去十里已来,于一峻岭上,权时结一草庵。

 “袛”的本来意义是“敬”,由它构成的附加式复音动词只有一个“祗对”。如:白庄曰:“前头事,须好好祗对,远公勿令厥错。”若也祗对一字参差,却到贱奴向相公边请杖,就高座上,拽下决了,趁出寺门,不得为众宣扬,莫言不道。

“为”可以附着在一些动词的前面,词汇意义虚化,成为一个只参与语法构词的新词缀。如:将军为当要贫道身?为当要贫道业?为缘远公是菩萨相,身有白银相光,身长七尺,发如涂漆,唇若点朱。相公问牙人曰:“此是白庄家厮儿,为复别处买来。”

2.动词性后缀

变文中的动词性后缀有“来”、“当”、“其”3个。

“来”是《庐》中应用最多的动词后缀,能与各种动词组成复合词。如:白庄处分左右:“与我寺内寺外,处处搜寻,若也捉得师僧,速领将来见我。”问远公曰:“是你,寺中有甚钱帛衣物,速须搬运出来!”若也来迟,遣左右捉来,只向马前腰斩三截,莫言不道。云庆闻语,举身自扑,七孔之中,皆流鲜血,良久乃苏,从地起来,乃成偈……。你也大错,我若之处买得你来,即便将旧契券,即卖得你。门人问牙人曰:“ 甚人交来。”相公曰:“交引入来。”见说涅槃经义,无量无边,相公记得多少来经文,何得默然而不言,并不为妾说一句半句之偈。昔时声少,貌似春花,今既老来,阿(何)殊秋草。须臾之间已至,相公先遣钱二百贯文,然后将善庆来入寺内。 

在《庐》中,由它构成的复音词只有一个: 善庆闻之,切须记当。

“其”是《庐》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动词词缀,共有6处,一般附着在动词之后,词汇意义已完全消失。如:间取其火石,叩其火石,遂焚无价宝香。地神于空中告其僧曰:“来日斋时,有群贼来劫此寺,请诸僧人切须回避。”白庄比入寺中,望其大收资财,应是院院搜集,寺内都无一物。相公是夜先为夫人说其八苦交煎。经文制其疏抄者,梳也。譬如乱发获其梳理,万法既立经名,众圣因兹成道。

 

()形容词性词缀

变文中的形容词性前缀只有“相”一个,即“相同”。例:虽然鱼水相同,于其中间有异,鱼不得水,如(鱼)便死,水不得鱼湛然。后缀有“然”、 “当”2个。相对来说,变文中的形容词性词缀已不像先秦那样繁多而活跃了。然然是近代汉语中构词能力很强的一个形容词后缀,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在《庐》中,它的构词能力也是相当突出的,共有5处之多。如:言讫焚香度过,启告虔心,遂将其笔望空便掷,是时其笔空中屹然而住。犹自未称其心,遂再取疏抄俯临白莲华池畔,望水便掷,其疏抄去水上一丈已来,屹然而住,远公知远契佛心。行至寺东门外,见一僧人于禅庵之内,安然而坐。白庄闻语,懔然大怒,这下等贱人心里不改间无。见说涅槃经义,无量无边,相公记得多少来经文,何得默然而不言,并不为妾说一句半句之偈。

夫人便处分家人洒扫厅馆,高设床座,唤大小良贱三百余口,齐至厅前,请相公说涅槃经中之义,应是诸人默然而听。虽然鱼水相同,于其中间有异,鱼不得水,如(鱼)便死,水不得鱼湛然。

()代词性词缀

在《庐山远公话》中,代词后缀十分发达,不仅出现了前缀“阿”、“是”,且后缀“生”、“子”、“家”、“等”几个代词性词缀的构词能力也非常活跃,构词数量上有一个巨大的发展。而且,这些代词词缀的搭配范围较广,能分别附着在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前后,构成了一批新的附加式代词。

“阿”是变文中最典型的代词词缀,它主要附着在疑问代词“那”()、“没”(什么)、“那里”(哪里)、“那个”(哪个)、“谁”等的前面,意义虚化。如:山神曰:“今日是阿谁当直?”阿谁告报寺中,尽交东西回避。白庄曰:“我但得你□使,阿谁鄣你念经。”是时三十佳(家)人齐至厅前,相公问昨夜西院内,阿那个佳(家)人念经之声。

“是”主要附于人称代词之前参与语法构词,如:问远公曰:“是你寺中有甚钱帛衣物,速须搬运出来!”相公曰:“是他道安上人,自到京中讲赞,王侯将相,每日听他说法。……”相公曰:“是他道安是国内高僧,汝须子细思量。”但知会下座者,不逆其意,若是诸人即怕你道安,是他善庆,阿谁怕你。

  《庐山远公话》中的“家”除了附着在名词之后作词缀外,还可以附着在“自”、“他”、 “谁”这些人称代词之后构成附加式代词,词汇意义虚化。如云庆见和尚再三不肯回避,两(雨)泪悲啼,自家走出寺门,随众波逃。谁家章疏,演唱真宗。远公曰:“相公前世作一个商人,他家白庄也是一个商人,相公遂于白庄边借钱五〔百〕贯文。

唐代才开始出现的新后缀“生”在《庐》中的用法得到了发展,它可以附着在表示“什么”的疑问代词“甚”、“何似”之后构成附加式代词。如:远公曰:“不知甚生道安,讲赞得尔许多能解。便将甚生法说,与众生迷朦,难令难知,闷闷不已,遂即堕在卵生之中。且见其山非常,异境何似生?不知道安是何似生,敢(感)得〔听〕众如云,施利若雨。等变文中甚至还出现了表示复数的代词后缀“等”。如:白庄曰:“念经即是闲事,我等各自带煞,不欲得闻念经之声。”

 

()副词性词缀

“然”不仅是非常活跃的形容词词缀,也是一个典型的副词词缀,它大多附着在情态或方式副词之后,有的也可附着在时间副词或语气副词之后,构成同类的附加式复音副词。如:
于是老人辞却和尚,去庵前百步已来,忽然不见。忽然寿世(州)界内,有一群贼,姓白名庄。白庄曰:“不然,缘我当时掳许你将来,一为不得钱物,二为手下无人,所得恶发,掳你将来。从此阿娘大命转然,其母看看是死,叫声动地,似剑剜心。于是远公为破疑情,揎其左膊,果然腕有肉环,放大光明,听众皆普见。

后缀“来”不仅可以粘着在时间副词之后,构成“前来”(刚才)、“原来”、“适来”(刚才)等附加式副词;也可用作表示总括性的范围副词“都”、“尚()”的词缀。如山神曰:“既是你当直,我适来于此庙中,忽觉山石摇动,鸟兽惊忙。老人渐近前来,启而言曰……。遂下佛殿前来,见大石一所,共(其)下莫有水也。善庆渐近前来,指云:“道安上人,大能说法,阇梨开经讲赞,渲(宣)佛真宗。弟子只在西边村内居住,待到村中与诸多老人商量,却来与和尚造寺。于是老人辞却和尚,去庵前百步已来,忽然不见。其疏抄去水上一丈已来,纥(屹)然而住,远公知远契佛心。去寺百步已来,远公重启将军曰远公便为众宣扬大涅槃经义,直得诸方来听,雨骤云奔,竞来听法。须臾之间,敢(感)得帝释化身下来,作一个崔相公使下……。上来十类,各各不同,更若有疑,任相公所问。善庆曰:“上来三字义七般。”奉亲随唤来,缘此个生口,不敢将别处货卖,特来将与相公宅内消得此口。

后缀“自”也可与“尚”构成总括性范围副词,例:此个老人前后听法来一年,尚自不会涅槃经中之义理,何况卒牾(悟)众生,闻者如何得会。

“当”作为副词后缀,在《庐》中也出现过一次。例:若要别事即难,若要寺舍住持,浑当小事。

()其他词缀

《庐山远公话》中除继续沿用了前代的数词前缀“第”,还出现了“然”、“自”、“尔”、“其”4个连词后缀。这些词缀的使用都反映了中近古汉语词缀的新变化。如:白庄闻语,然而信之远公见老人去后,每自思惟,心生梅(悔)责……。虽然鱼水相同,于其中间有异,鱼不得水,如(鱼)便死,水不得鱼湛然。远公曰:“不知甚生道安,讲赞得尔许多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