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有关《庐山远公话》
有关《庐山远公话》
来源:
|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18-05-28
|
47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敦煌写本。【藏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斯二0七三】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云“《庐山远公话》今有两个写本:一为《敦煌变文集》所载的斯字二0七三号,一为《大正藏新修大藏经》卷八十五所载的《惠远外传》。”按《庐山远公话》写本最早收入日本的《大正藏新修大藏经》,写本倒数第二段“进旨”以下约五百余字,由于笔迹与上文不大相同,编者错看成为另一个佛教故事,从《庐山远公话》写本中剥离出来,还错拟了一个名称,叫《惠远外传》。故有“今有两个写本”之误。王庆菽经仔细校录,收于《敦煌变文集》中,将所谓《惠远外传》,并入《庐山远公话》最后一段,采用原题《庐山远公话》,从而纠正了《大正大藏经》之谬。
写本原题独以“话”字为标识,历来被认为是现存的一篇名副其实的话本。原卷末尾题论云:“开宝伍年张长继书记”,可知此卷为北宋初年(972年)之抄本。王重民曾据此而认为“可能就是这时候的作品。(见《敦煌遗书论文集.敦煌变文研究》)但此为抄写之年代。话本所述远公故事当系唐代产生与流传,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云:“唐代关于远公神话甚多,但可分二类:一为远公上生兜率(见禅目大师诗),一为立社期生净土。中唐以前,弥勒似犹见奉行,故弥陀派著论尝辟之。”(193页)此话本所述即为远公上生兜率故事。按汤说, 中唐前弥勒净土盛行而上生兜率故事便产生了,故远公故事始终在民间流传,为唐人所喜爱而演为话本。(高国藩)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進旨一卷
大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按本文乃據大英博物館藏燉煌本所印,文後有字一行曰:開宝五年張長继書记,然雖记於此年,未必即作於此年也。此文上下俱阙,所存者,首言“皇帝闻语,满目流涙,良久乃言和尚曰,朕之小國,總無供養,上人数年在其內中,朕且無心輕慢,朕雖为人主,滥處乾坤,每谢上人,來過小國,伏願和尚慈悲,更住三五日间,得之已否”,覌此则该僧人之受皇帝寵遇,可谓深矣,然僧人究为何人乎?下文又云“遠公既出長安,足下雲生,如壮士展臂,須臾之间,便至[山*盧]山”,窃疑此遠公即晋朝慧遠,[山*盧]山即廬山也,然遠公未甞至長安,则又何说?余谓本文乃隴西一見闻寡陋之僧人所为,彼蓋闻遠之聲名,未甞在書中细撿其生平行迹而想像为文,致有此误。且僧人所重者在教義,对於史地向不重視,亦認为無详细考核之必要也。(劉白村 撰)
惠遠外傳一卷
大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此乃依燉煌殘卷藏於大英傳物館者所印。首部缺,次則記道安講涅槃經於稱光寺,崔相公聽講後還邸,遂为家人講,先说生老病死之苦,次說五陰,來不得,怨憎会愛別離諸苦,相公邸內賤奴善慶,即慧還,則謂道安“上人說法,不能平等”,因为相公说明四生十類及三等之人,相公称善,於是善慶隨相公入寺,與道安法師問答涅槃,後道安自言所講《涅槃經》疏鈔,從廬山逺大師處得來,善慶乃言已身即慧遠,又舉腕上肉環为證,於是道安自座起礼拜慧遠。晋文帝闻之,勅迎遠公於大內供養。以後又記遠公之示現種種神變事。考《廬山蓮宗寶鑑》四有辯遠祖成道事,指摘廬山成道記伪作慧遠之事凡七件,如第三辯遠師出廬山三十年放浪白莊之事,第四辯遠公應晋帝之召及为崔相公贱奴事,第五辯道安臂有肉釗乃移之遠公事,皆與寫本內容相合,豈同書異名耶?抑二書之內容同一來源耶?今不可考矣。此殘卷後記開宝五年張長继書記,下至至元元年普度乃出《蓮宗宝鑑》,此蓋为四百三十餘年前之寫本矣。(劉白村 撰)
按《進旨》實為《惠遠外傳》寫本殘卷,原卷《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斯坦因劫經錄》著錄作《廬山遠公話》,下附說明,當出劉銘恕先生手(頁63,中華書局2000年):
S.2073 廬山遠公話(首題)
題記:開寶五年(972)張長繼書記。
此為遠公古傳,說者謂如廬山蓮宗寶鑒所指廬山成道記偽纂惠遠神變等事,向來以為其必非出古記。但以本卷證之,知遠公七狂中所謂出廬放浪白莊三十年,不應晉帝之召,為崔相公家奴,臂有肉釧等神變故事,并早已膾炙人口,寧得謂為晚出。抑考此遠公傳,以近體小說命名為“話”,亦猶李娃小說命名為“一枝花話”,此亦考證小說史者之寶貴資料。又,本卷“進旨”以下若干行,筆跡行款與前文有異,鳴沙餘韻并大正藏編者,未細加籀讀,遂視為一獨立文章,甚為可惜。今敦煌變文集已糾正其謬。
“進旨”為寫本存首二字,全句《廬山遠公話》作“今擬卻歸廬山,伏乞陛下進旨”。《進旨》、《惠遠外傳》,大正藏俱收入《古逸部》,《進旨》編號N.2864,《惠遠外傳》編號N.2859,忽焉不察其同出一本。劉汝霖提要已揭出二篇末皆題“開寶五年張長繼書記”,然無王重民、向達等海外觀書之機緣,惟據《大正藏》本所錄作提要,而未嘗比量勘合文字。
《外傳》撰人不詳,然恐非劉氏所懸揣為敦煌本土隴西僧人,蓋《蓮宗寶鑑》作者普度為元人,無從得見敦煌窟中遺書。
(日)中钵雅量《敦煌变文的说唱者和听众》:
《庐山远公话》的内容大略如下:
雁门人
慧远
从小出家。有一天他痛感学道还不够,想要入名山修行。他携带着涅盘经,按照老师的指教,来到了江左的庐山。远公在庐山写作涅盘经的疏抄,向大众说经。强盗白庄袭击庐山时,远公被捕而成了奴仆。
道安和尚通过远公的门生得到了远公所写的涅经疏抄,在东都福光寺讲经,获得了众多的听众。几年后远公被带到洛阳的人畜市场出卖,崔相公把远公买进他家。崔相公是一个赞仰道安的人,有一次,他在家里谈起他从道安那里所学来的教义。远公向相公申说那个教义不尽合理,于是崔相公让远公跟道安公开斗佛法,远公得胜了。从此远公上讲坛向大众说法,道安也听讲。朝廷请远公到长安进大内供养。过几年远公回到庐山,不久就圆寂了。
慧远
和道安的事迹在梁·慧皎《高僧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据《高僧传》,
慧远
生在雁门,年少时去许昌、洛阳游学。21岁时,上太行恒山当了道安的门生。以后他跟随着安避开战乱去襄阳。其后与道安分手,和几十个门生同往荆州住上明寺。后来他走向广东的罗浮山,半路到浔阳。他为庐山的清静景致所吸引,便寄身于当地的龙泉精舍。以后三十多年他不曾出山,83岁时去世了。凭着这个传记可知,
慧远
活动的地点主要是在庐山。洛阳不过是他年少时游学的地方,长安他没有过。因此我们可以说,《庐山远公话》将
慧远
所活动的主要地点从长江流域迁到北方的洛阳、长安,尤其是洛阳。
《神怪小说发覆》(作者不详):
《庐山远公语》是第一篇以名僧为正面主角的神怪小说,它的成功正是由于宗教题材对于神怪小说传统的回归,重新突出了对于人与物怪(即大自然)关系的关注。如写远公初到庐山,权时结庵,日诵经文,发愿为众生解脱苦难,念动《涅般经》的情形道:“经声朗朗,远近皆闻,法韵珊珊,梵音远振,感得大石摇动,百草亚身,瑞乌灵禽,皆来赞叹”。山神见此祥瑞,便命树神前往巡检,树神便化一年老之人,前来问讯。得知原由后,山神乃命山间鬼神,一夜之间造就一寺,与和尚居止:“且见重楼重阁,与仞利而无殊;宝殿宝台,与西方无二。树木丛林,蓊郁花牙,不拣四时,泉水旁流,岂有春冬断绝,更有名花嫩叶,生于觉悟之傍,瑞鸟禽兽,飞向精舍之上”。远公入寺,是事皆有,只是无水浆,遂以锡杖撅之,水从地下涌出,号为锡杖泉。于是便有四远听众,来奔听远公讲说经义。中有一老人,乃庐山千尺潭龙所化,虽虔心听讲一年,犹不会经中之义。于是远公发誓撰《涅般经疏抄》,令一切众生心开悟解,然不知佛祖之意,遂于佛殿前将紫毫笔望空抛掷,其笔空中屹然便住,便知此举实契诸佛如来之心,便制疏抄,三年乃成。犹恐文字差错,便启告十方诸佛,若经与义相同,愿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于是奇迹出现了:“是时红焰连天,黑烟蓬勃,经在其中,一无损伤”,“再取疏抄临白莲池畔,望水便掷,其去水上一丈已来,屹然而住”。凡此种种对远公之诵经与制疏抄的神奇效应的描写,不但与历来的神怪杂说融为一体,而且也取得了自神其教的效应。《庐山远公话》故事情节复杂曲折,心理和景物描写都有大的进展,打破了以往说经的教训套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上一篇:
《庐山远公话》词缀浅......
下一篇:
敦煌变文的说唱者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