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
慧远故事之五净心茶
来源:
|
作者:
不详
|
发布时间:
2018-05-10
|
3804
次浏览
|
分享到:
谈起石门涧的土特产,除了“庐山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外,就是茶叶啦!石门涧茶园分布在海拔三四百米的高山上,常有云雾滋润、森林调温、阳光适度,这种环境中生长的茶树,是地道的云雾茶,云雾茶是庐山的特产,近年来,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连续荣获金奖,名扬海内外,云雾茶的“六绝”是其特征,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在石门涧的溪水涧边,杂灌丛中,零零星星生长的一些茶树,当地人叫野生茶,这种茶只米把高,因“端阳始采”故又名“端林茶”,又因生于林中,还叫“钻林茶”。
据《庐山志》载:“山僧取诸崖壁间,摄土种茶一二区,鸟雀衔籽食之或有坠于茂林幽谷者,久而萌生。”现在这种野生茶数量极少,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考察石间涧时,不喝其他饮料,只喝头道野生茶,喝后连说:“好!好!好!”
慧远
法师对茶颇有研究,以茶待客是
慧远
法师待客的最高礼遇,下面就讲一个有关“五净心茶”的故事。
“五净心茶”源于庐山石门涧,是
慧远
法师取的茶名,制作者也是他,据讲此茶在日本非常畅销。据史书记载,
慧远
法师在庐山石门涧讲经说法时,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喝茶,而且对茶道颇有研究,他在白岩寺茹山一带,喝茶喜欢以苦涩味浓为主。可能是他们居住地区接近漠北腥膻之地,喝茶主要以化积消滞,
慧远
当时喝茶,总喜欢选取些清淡香郁一点的祁红茶,后来一到庐山石门涧龙泉精舍驻锡,开始仅喝些宁红和山农提供的粗制的庐山云雾茶。那时科学不发达,制茶技术精湛与否,全靠祖传手艺,加上当时江州比较荒芜,又是连年战乱,除了婺州是定点生产绿茶外,江州尚不是定点生产贡茶之乡,因此那些茶叶较为粗糙,谈不上什么品味。
慧远
法师来到庐山石门涧建立龙泉精舍,在讲经台谈经论法时,经常到周边地区走走,他选择一片有一个自然堰口的荒地,带着几个徒弟,挑选民间已栽育过的茶苗,就在这块荒地上翻土栽植起来,堰口常年流水正好培育茶树灌溉之用,不过两年他们培育的茶树株株枝繁叶茂绿色葱茏,一走入茶园,只要是早春绿芽刚出,就能闻到一阵阵清香的味道,沁人心肺,使人清心,从此僧侣和乡民就把这块地叫做茶园堰,建东林寺佛殿时,这茶园堰还出过木头哩!
公元389年的春天,冰河解冻,庐山除汉阳峰最高的地方,仍有一些积雪外,其余地方显得一片碧色苍苍,东林寺也恰遇久雨初晴,天气格外清爽,洋溢着万物萌生的春天气息,那天,
慧远
法师起来,头脑格外清醒,尽管他城府含蓄较深,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他亲手特制的新茶,非常清香可口,就想在今天邀请他的好友刘遗民,周续之(此二人原是玄学家后来隐居在石门涧一带,与
慧远
法师友善)还有莲社几位高贤,如雷宗次,宗少文,张莱民,张秀硕等人来东林寺品茶,于是特折简叫沙弥送去,好在他们都居住不远,约半晌时间,他们陆陆续续到了东林寺,然后依此进入寺门,
慧远
早在“神运殿”前丹墀下迎接,寒暄几句以后,就请他们在殿前大樟树下摆好的椅上坐下,中间放一个木制长条桌,上摆一盛水方盆,型式讲究,边呈八角,是上好陶瓷制品。然后,法净和慧宝以木托盘端出七份茶具,都是中型茶盅,有托有盖,每人面前放一套,摆放以后,
慧远
法师笑着对六位挚友说:“老纳今日趁春和景明,邀诸位来品茶,此茶是我和诸徒辛勤培育三年,今采其嫩叶,又经过我细心培制成茶,其味如何还望诸位檀越品评,但有一条如诸位品完认为这个茶叶还可以,就请赐一佳名,以传后世,不知诸位可以赐教否?”说完静了一下,以待他们回答。
刘遗民素来心直口快,他说:“远公如此盛情相邀,我们应当理喻,不过要为茶叶定名,古语曰,不见山而含山,是妄言也!等我品完茶后,再来考虑,不知远公和诸位意下如何?”话音刚落,
慧远
和五位客人齐声说:“好!”
慧远
法师立命法净拿出已放有茶叶的宜兴大壶,此壶形状椭圆、紫黑色,上刻名人题款的山水画,工艺精致,然后命慧宝提一壶刚沸未久的泉水冲入茶壶中,
慧远
起身,提着壶把,将冲下不久的茶水,倒在桌上水壶中,然后再把壶中余下的沸水再冲上,等待片刻,然后一一为六位客人斟满,盖上杯盖,只觉得一股清香之气,由杯盖缝隙中散发出来
,直冲鼻窍,一种新清的感觉油然而生,他们掀开杯盖一半呷了一口,更觉得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但又没有糖饴之腻,众口齐声道:“好茶,好极了!”又掀开全盖以观其色,碧玉清亮,光泽照人,大家非常喜悦,还是刘遗民来得快,他说:“此茶就叫解忧茶,如此清爽可口,兼之香气袭人,岂不令人忘忧?”周续之说:“不如叫忘情茶!“张莱民说:“不妥,不妥,当日曹操说:‘唯有杜康可以解忧’,现在是茶而不是酒,酒醇易醉,而茶醇愈清,如果叫忘情茶,更为不雅,忘者即无情,难道远公今日盛情款待我们品尝此佳茗,岂能说无情呢?”于是三个争来争去,没有结论,
慧远
便笑着说:“仲思(刘遗民字)和道祖(同前)都是学玄学的,主张‘色’‘心’二字,均属假名,而无实体,今日你们二位提名,敢问“情、忧”两字由何而生,夫四大而成形,必有神宅,宅必有主,主者,心也,万情由心而生,至于人是由五蕴而组成,而诸位之争,只不过是五蕴中的受想、蕴、指的是感觉器官接触事物的反映,由识而生,只不过眼等五根,各为内身,色等五显,为之外身,正因为如此,在尘世间就有许多垢染,归纳起来称为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才往往使我们堕入轮回,例如我们把五浊变为五净,那只一条,那只有想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摄大乘经》记载:‘西方’所居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璃河,五浊之生,本出于心,此茶叫五净心茶。诸位以为如何?”
大家见
慧远
法师见解深刻精辟,道理如此深奥精妙,于是都鼓掌认可!在叙谈中,有人向
慧远
讨教此茶如何炮制。
慧远
笑着说:“凡事离不开一个‘心’字,此茶采摘自谷雨之前,细心精选枝叶嫩叶,形为雀舌,色彩通明,中间碧绿像昆山之玉,尖端嫩紫恰似佛顶上的宝璐,然后洗净凉干,以文火慢焙。让它绿叶萎缩,呈暗绿色,后用双手轻揉,让其清香从孔中溢出,贮之以密封土罐,等三、五天后即可冲饮。沏茶时就将沸水稍等片刻,慢慢冲下,然后倒掉,以除掉水中浮渣和虚火,再次加水,即可倒杯中,。才可以得出如此上等佳品,细细品味。”
慧远
法师圆寂后,此茶仍在东林寺一带继续生产。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唐朝强盛时期,设有“唐舶使”,专门对外贸易和学术交流。日本天台宗派人来东林寺学习“会佛法”先后三次,带去诸佛,开辟了日本净土宗,与此同时,庐山“五净心茶”也随之带入日本,一直到今天,“五净心茶”仍在日本大行其道,深受日本茶民喜爱。而在我们中国,则为云雾系列之一“谷雨茶”所取代。
其实为了记念
慧远
法师对庐山云雾茶的贡献,如能恢复“五净心茶”之美名更为明智之举。
上一篇:
鸠摩罗什与东晋慧远大......
下一篇:
慧远故事之讲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