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代县的寺庙建筑与祭祀活动
代县的寺庙建筑与祭祀活动
来源:
|
作者:
bry
|
发布时间:
2017-12-25
|
60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寺庙是人们对所有庙宇的总称,但因宗教不同,对寺庙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按常规,凡是祭祀中国传统神祇的地方都称庙,如祭祀关羽的地方称关帝庙,祭祀孔子的地方称文庙,供奉龙王的地方就称龙王庙等;如是佛教供奉神祇的地方则都称寺,如供奉西方三圣的地方称极乐寺,供奉菩萨的地方称文殊寺等;而道家供奉道教始祖和修练的地方都称观.如供奉太上老君、原始天尊和灵宝道君的地方称三清观,赵杲修炼过的地方就称赵杲观……。
一
在代县原有庙宇中,供奉中国传统神祇的地方最多,因此称庙的庙院也最多。据文字记载,明清年间,仅四街三关的庙院就有二十多座,如鼓楼以西的文庙、武庙、城隍庙、上帝庙、土地庙、将军庙、财神庙、酒仙庙、药王庙、小关庙、火神庙、勒马关庙、鼓楼以东的龙王庙、二圣庙、麻仙庙、马王庙、鲁班庙、仓神庙、文昌庙、奶奶庙,以及座落在北关的东岳庙、西关的北斗庙等,那时的代县城真可谓是抬脚能面佛,举首即见庙。城里庙多,建在城外的庙更多,城外的庙宇多为祭祀历史著名人物而建,著名的有舜庙、赵武灵王庙、羊舌大夫庙、扶苏太子庙等。论数量,扶苏太子庙最多,沿杀子河两岸就建有十八座。庙的称呼也不是不变的,对一些特殊庙宇的称呼就有所不同。一般对规模较大的庙院称庙,对规模较小的或附建的庙堂则称祠,如规模较小的文昌祠、附建在二圣庙中的北极佑圣真君祠等。相比之下,因祭祀先贤而称祠的更多,如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孙忠靖公祠、节孝祠等。此外,为了体现对特殊神祇的尊重,祭祀女姓大神的庙宇则称宫,如坐落在北关祭祀后土神的庙宇就称太宁宫。
因代县是五台山的北大门,因此代县佛寺的数量也十分可观。城区著名的寺院有天宁寺、圆果寺、极乐寺、妙觉寺等。城外著名的有白仁岩寺、定祥寺、延福寺、白云寺、柏林寺、文殊寺等。对佛寺的称呼因主持者性别不同或规模不同,也有另样的称呼。一般男性主持的寺院称寺,女性主持的寺院则称庵,如城内著名的慈云庵就是以女性为主持的寺院。此外,对于规模较小的寺殿也不称寺,而是称阁,如在西北街街头建造的观音阁等。因民间认为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与人类最亲近,因此在城乡的大街小巷中,观音阁的数量最多。
与神庙和佛寺相比,道教活动的场所就较少,而且多建在偏僻的地方,过去,建在城周的道观只有三清观一处,而著名的凤凰观建在凤凰山之巅、崇元观建在舜山之旁、赵杲观则建在大山深处。
由于长期以来各教派和谐相处,相互融合,因此进入近代后,座落在乡镇的好多庙宇已从名称上分辨不出为何教所属,而是多派神祇共聚一院、相安共处。如张家寨的文殊寺,正殿是佛教的文殊寺,东西殿和别殿则是传统的观圣庙、娘娘庙、财神庙、狼神庙和龙王庙。同样,在峨口的紫府庙中,既供奉着传统的送子奶奶,又供奉着佛教的观音菩萨,同时三官神、河神等大小神祗也同处一个庙中,一起接受人们的朝拜。多种神祗同聚一院,相容共处,见证了我国民间信仰的多元性,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二
建庙的目的是为了对神祇进行祭祀。在封建社会,祭祀无论对官还是对民来讲,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因此,祭祀时,无论由谁来主祀,都会把祭祀活动搞得既尊礼得体,又丰富多采。代县的祭祀活动一般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官祀、行祀、民祀和家祀。
官祀始终是所有祭祀活动的重头戏。封建制度认为,为官的主要职责只有两条,一件是治民,另一件就是事神。为此,官祀也就成为封建官府最重要的活动。代县历为朝廷要邑,因此祭祀活动规格极高、礼数也极周全。据史料记载,代县的官祀活动分别在春秋仲月上戊日各举行一次。祭祀的对象不仅有与国运相关的社稷坛、先农坛、风云雷雨城隍坛、厉坛,还有被尊为神帝的文帝庙、武帝庙、文昌帝庙;有与为政民生有关的火神庙、马神庙、八蜡庙、龙王庙以及北斗山神庙等,也有被树为官宦榜样的名宦祠等。祭祀的最高级别是中祭,对社稷神和文圣武帝祭祀时应用这个规格。祭祀时不仅要献帛爵、供三牲,而且还要舞六佾之舞、奏典制之乐,读春秋祭文,州大夫亲自主持,分管官员各主其祀,祭日、祭礼、祭品、祭器与天下同。
祭祀的另一种方式是行业祀,即各行业组织起来对相应的神祗进行祭祀。如商贾、店铺、钱庄要祭祀财神,木泥工匠要祭祀鲁班神,医生药铺要祭祀药王,皮麻绳匠要祭祀麻仙……。官祀的资金是由朝廷按预算支付的,行业祭祀的资金则是行内自己筹集的,因此,行业祭祀的规模与规格虽然不能与官祀相比,但行业祭祀也不象官祀那样刻板,而是在虔诚祭祀的同时,气氛显得更热闹一些。因庙和寺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凡是庙都建有戏台,而寺则没有,因此行业祭祀都要在庙里的戏台上请戏班,唱大戏。在庙中表演的戏剧必须是专门剧团表演的整本大戏,象二人台之类小戏是不准登台表演的。由于唱戏既表达了行业人对神祗的虔诚,活跃了祭祀气氛,同时也给商家带来无限商机,因此很受行内人和民众的喜爱。
与官祀和行业祀同等隆重的还有民间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有的规模较小,只限于一村一庙,象龙王庙、山神庙之类祭祀。有的则规模很大,象城西对北斗神的祭祀活动,共有西关、五里村、下田、桂家窑、段村、陈家庄、上田、殿上、太和岭口、沙河、宇文、丈子、九龙、上下官院、西瓦窑头、张家河等十八个村庄参与,每年的五月十八,十八村的社头就会召集所辖民众在西关的北斗神行祠和张家河的北斗山本庙,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北斗山神施露降雨,确保这一带风调雨顺。
与城西相对应的是城东一带对扶苏太子庙的祭祀活动。由赤土沟、红泥湾、大小西庄、神涧、任家庄、三家村、侯家沟、若院、里回、朴村、磨坊、十里堡、韩曲、苏村、东关等十八个村庄参与。每年的六月二十,不仅要在赤土沟本庙举行大型的祭祀仪式,而且在十八座分庙中也要分别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纪念前秦太子扶苏,祈求太子保佑这一带的民众平安幸福。这些民间祭祀活动,不仅祭祀礼仪搞得有模有样,祭祀规模也足可与官祀和行业祀相比。有的时候,祭祀活动还要跨区域进行。象中解二十四道街对赵武灵王的祭祀活动,当祭祀内容以祈雨为主时,二十四道街的民众会集合起来,舁着赵武灵王的出像,敲着铿锵的锣鼓,响着震耳的铁炮,一直跨过滹沱河,穿过县城和西关,在北斗庙与城西的十八村民众汇合,联合举行轰轰烈烈的祭祀活动,参与者之踊跃,祭祀场面之壮观,让有幸参与和见识过的老人们至今仍感叹不已。
因代县历史悠久,城乡便形成了一些望族大户,全县一姓一村的村庄十分普遍。在这些望族大户中,由祠堂扩建成的家庙为数很多,如鹿蹄涧的扬家祠堂等。有的家庙虽然称呼变了,如西关属张姓的家庙后来叫成龙王庙,东关属崔姓的家庙后来叫成妙寺,但庙院仍属家族所辖,在庙中进行祭祀活动时,都要以家祀为先。待家族在庙中进行过隆重的祭祀活动后,其他祭祀活动才能随后进行。家祀活动一般只限于本家族范围,有条件的也要请戏班唱大戏,召集亲朋好友和邻村百姓前来助兴。
三
由于代县的寺庙建筑宏伟而独特,祭祀活动庄重而热烈,因此对代县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代县的寺庙建筑气势恢宏,风格鲜明,很多寺院至今仍是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如具有盛唐气势、结构独特的文庙建筑群,所有建筑雕梁画栋,挑檐飞脊,琉璃覆顶,金碧辉煌,连中国文物协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参观后都感叹:代县文庙的建筑在华北、在整个中国的州府文庙中实属罕见!又比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的的圆果寺阿育王塔,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精湛,为我国覆钵形藏式塔中之佳作(亦罗哲文评语)。当然还有整体布局宏伟有序、建筑结构整齐严谨的将军庙建筑群;建筑工艺奇巧,整体结构紧凑,气氛庄严肃穆的武庙建筑群等等,这些寺庙建筑作为代县传统文明的宝贵遗产,为丰富代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寺庙建筑在极大提升代县整体形象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代县的民居建筑习惯。在代县周边县市,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都与代县明显不同,如东、北方向的繁峙、雁北多以窑洞、土房为主,西、南方向的原平、忻州则多以单出水瓦房或土房为主,只有代县受宏伟宽敞寺庙建筑影响,民居建筑多以两出水的花脊大瓦房为主。因这样的民居建筑与庙宇的大殿十分相似,致使好多第一次来代县的外地人都误以为是一座座小庙,惊叹代县小庙之多。因高大的瓦房建筑费料费钱,代县人为了盖一座像样的宅院不得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一生。因此,面对住着高大瓦房而生活俭朴的代县人,外地人便总结了一句非常切合实际的名言,说代县人“住的是庙,吃的是料”。可见庙宇建筑对代县民宅建筑影响之深。
丰富而隆重的祭祀活动,对代县人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好多传统的行业祭祀和民间祭祀活动由于不违农时,形式活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庙会,象城西北斗庙的五月十八庙会,城东赤土沟太子本庙的六月二十庙会,城内关帝庙的五月十三庙会,鼓楼后二圣庙的三月三庙会,峨口、阳明堡三月十八的奶奶庙会,中解七月初一的赵杲观庙会以及全县村镇二月十九普遍举行的观音阁庙会等等。这些庙会一直是当地最隆重的传统庙会。直至现在,除少数庙会因庙宇拆毁而活动中断外,大多数庙会仍一直流传着,只不过现在多数庙会的内容已不再把祭祀神祇放在首位,而是把把庙会作为交流的平台,以活跃民众文化生活,促进物质和人际交流为主要目的。这些庙会的持续举行,为丰富代县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重要的调剂作用。
寺庙建筑是祖先留给代县人民的宝贵遗产。在过去的特殊年代里,一些古庙巨刹遭到了人为的毁灭,象具有北方巨刹之称的天宁寺、风景秀丽的千年古刹极乐寺、官民共建的北斗庙、大型庙群太宁宫、道家重观三清观等,都已殿毁庙灭,只留下几处残迹任后人留连凭吊。这些巨刹的消失,给代县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可幸的是经过切肤之痛的人们,重新面对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时,终于懂得了如何来珍惜,开始了确实有效的保护行动。短短几年时间,雄伟的白云寺重新拔地而起,庄严的武庙得到重新修缮,残破的阿育王塔也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如今,丰富的寺庙建筑不仅见证着代县历史的辉煌,也为历史文化名城新的辉煌增添着独特的彩色。作为一个代县人,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感到幸运,感到骄傲,更应该懂得珍惜和爱护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后人。
上一篇: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下一篇:
走进“三关”——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