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孝武帝太元三年(三七八年),襄阳被前秦苻坚的军队攻陷,道安法师为秦军所获,其徒弟慧远带众远行。三年后,一行人来到了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山风景秀丽,妙绝天下,可以为安身修道之所,遂登东林峰,建龙泉精舍而居。那精舍本来没有名字。当其建成之日,慧远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精舍建在山上,没有水源。没有水,人们的生活便成了问题。慧远心中焦急,便以杖击地说:「如此地可居,当有泉水涌出。」言未毕,一股清泉自地喷起,泉水流处,还有一条神蛇在水中游动。慧远感激涕零,因而称之为「龙泉精舍」。
却说慧远于龙泉精舍一住便是卅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市。他曾对人们说:「请教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意思是说,修道方法虽有多种多样,而最易修行、功德最高的方法却只有念佛而已。念佛又何功用?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佛国净土。此处无苦难、无贫富、无荣辱,珍宝世界,福乐无穷。
慧远既生此念,便欲结社,广邀道俗信众修「念佛」一道,以期共生西方净土。消息传开,道俗欢腾,僧人之中有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睿、昙恒、道敬、道(日+丙)、昙诜、佛陀耶舍、佛陀跋陀罗等中外高僧,俗人中有名儒刘遗民,张野、周续之、宗炳、张诠、雷次宗等,咸来与会,与慧远共同结社,时称十八贤,终于把念佛的社团建立起来。
不久,慧远又率领一百二十三人同修净土之业,造西方三圣像(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又令刘遗民作废愿文,王乔之等赋念佛三昧诗,一百二十三人遂于三圣像前建斋立誓,高颂阿弥陀佛佛号,誓愿往生西方净土。此事发生在晋安帝元兴元年(四○二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净土往生思想在中国盛传之始。
慧远所结之社,名为白莲社。白莲社的建立,标志着净土信仰在中国盛行的开始。
本来佛教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学问,其教理之深奥、义学之幽微,已为世人共认。然而,作为学问的宗教,佛教只能满足少数知识僧侣。对于绝大数信教者,那些目不识丁或所知甚少的人,他们所需要的便不是学问,而是简单的信仰了。故而,佛教便有了念佛这一简易法门的建立。这一法门最初可能兴起于北印度犍陀罗地区,在印度传播的情况尚不清楚。但传到中国后却迅速展开,影响极大。考其初始,则以慧远的庐山结社为先,故慧远被推认为净土宗的初祖。自此之后,直到宋元明清以来,中国大地上不断兴起各种念佛社团,净土会、往生会、念佛会,如此等等,名称虽殊,性质却全然无二。那便是慧远庐山结社的巨大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