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法师年谱(81-83岁)
来源: | 作者:张卫平 | 发布时间: 2017-12-15 | 38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晋安帝义熙十年后秦姚兴弘始十六年甲寅(414)八十一岁
司马休之在江陵颇得民心。三月,其长子文思在建康捶杀国史,刘裕诛其党,执文思送休之,意欲休之杀之。休之但表废文思,裕由是不悦,以江州刺史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以备之。(《通鉴》卷一百十六)
僧肇卒于长安。(《高僧传》卷六《僧肇传》)
慧永卒。(《高僧传》卷六《慧永传》)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七年乙卯(415)八十二岁
正月,刘裕收司马休之之次子文宝,兄子文祖,并赐死,发兵击休之。诏加裕黄钺、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鲁宗之举兵反刘裕。三月,刘裕与休之战于江津,休之败,奔襄阳。五月,休之、宗之出奔于姚泓。诏加刘裕太尉、扬州牧。(《晋书·安帝纪》、《通鉴》卷一百十七)
慧观在江陵,为刘裕礼遇。不久,还京师建康,止道场寺。(《高僧传》卷七《慧观传》)
刘遗民卒。
释元康《肇论疏》慧远所作《刘公传》:刘遗民于桓玄东下,始称永始之年,隐于庐山。居山十有二年卒。按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十二月,桓玄篡位,改元永始。后十二年,乃义熙十一年(415)。故定刘遗民卒于本年。
法显至建康之年众说不同。汤用彤《佛教史》第十二章“法显之行程”,据《佛国记》考证法显至建康之年,以为法显于隆安三年(399)发自长安,六年而到中印度,停六年还,三年而达青州,前后十五年,应为义熙八年(412),到京师当在次年秋间,并谓《出三藏记集》卷三《弥沙塞律记》所述不可信。章巽《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亦谓法显于后秦弘始元年(399)发自长安,东晋义熙八年(412)归抵崂山登陆,次年达建康,首尾计有十五年之久。刘汝霖《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谓法显还至青州在义熙十一年乙卯(415),至建康译经在义熙十二年丙辰(416).按,《出三藏记集》卷三《婆麁富罗律记》云:“法门释法显游西域,于摩竭提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舍写得梵本,赍还京都。以晋义熙十二年,岁次寿星,十一月,共天竺禅师佛驮跋陀于道场寺译出,至十四年二月末乃讫。”同卷《》云:“法显以晋义熙二年还都,岁次寿星。”此“义熙二年”,必“义熙十二年”之误,因《婆麁富罗律记》已云:“以晋义熙十二年,岁次寿星。”此二文皆载法显至京师,乃在义熙十二年丙辰(416)。又《魏书·释老志》谓法显自南海狮子国随商人泛舟东下,经二百日乃至青州广长郡,是岁为神瑞二年也。神瑞为北魏拓跋嗣年号,神瑞二年即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其年,法显抵青州,次年,即义熙十二年乃达建康。据以上所考,刘汝霖所言得其实。若据汤用彤说,法显始于隆安三年(399)往西域,十五年而返,抵青州,则应在义熙十年甲辰(414),而不应为义熙八年。法显于次年秋间达建康,则应是义熙十一年乙卯(415).故汤说自相抵牾,却正与《婆麁富罗律记》《弥沙塞律记》接近。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后秦姚兴弘永元年丙辰(416)八十三岁
正月,加刘裕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凡都督二十二州,以世子义符为豫州刺史。后秦主姚兴崩,其子姚泓即位,大赦,改元永和。二月,加刘裕中外大都督。五月,加太尉刘裕领北雍州刺史。六月,江州刺史刘柳卒。八月,刘裕及琅琊王德文帅众伐姚泓。九月,刘裕至彭城,加领徐州刺史。十月,攻克洛阳。十一月,刘裕遣左长史王弘还都,讽朝廷求九锡。十二月,诏以刘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领征西将军,裕辞不受。(《通鉴》卷一百十七)
檀韶都督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迁江州刺史。(《宋书·檀韶传》)
谢灵运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宋书·谢灵运传》)
八月,慧远卒。
寻阳太守阮保造圹,谢灵运作碑文工团,宗炳立碑寺门。(《慧远传》)
关于慧远卒年,《慧远传》、《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张野《远法师铭》、《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慧远法师传》,皆谓年八十三。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则称“春秋八十有四,义熙十三秋八月六日薨。”按,张野为寻阳人,且为慧远门徒,日夕游处,所言“年八十有三而终”当可凭信。灵运虽与慧远有交往,但时间不长,未必了然慧远生平行事,称远春秋八十有四,或为误传也,故取年八十有三说。慧远著作,《慧远传》谓“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卷,五十余篇,见重于世。”《陏志》著录有《慧远集》十二卷,《旧唐志》为十五卷,《宋史志》有《庐山慧远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