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东林寺的故事
东林寺的故事
来源:
|
作者:
不详
|
发布时间:
2018-05-10
|
33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庐山东林寺玉佛殿后,有一泓清泉分外撩人,泉水清澈见底,一午四季不涸.水质洁净,为低矿化低钠含锶、锌型天然矿泉水,寺僧称为“东林圣水。”泉旁竖立着一块诗碑,特别引人注目,诗名为《聪明泉》,系唐大宗亲笔手迹,诗的内容则是后来晚唐著名散文家、诗人皮日休(字袭美)所作:
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
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诗前两句是说,聪明泉水象美酒,饮一勺,愚蒙的人期望变得象圣贤那样聪明。后两句引用了典故“贪泉”,此泉在今离广州20里之外的石门,因饮者有无厌之欲,故名。晋朝廉吏吴隐之,晋安帝隆安时到广州任刺史,上任时经过贪泉,他认为泉水并不能决定人的贪廉,有意下马酌泉自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以表廉洁为民之心。后隐之在广州为官,确实清廉勤政,名声大振。此诗引贪泉相比,是说人的聪明与否有其内在因素,水并不能改变人的智力,犹如喝了广州石门贪泉,不能使人变得贪心一样。游人喜其吉利,兴致盎然地观泉戏水,一捧沁肺腑,寄托着对“聪明”的美好追求。1992年夏,九江举办“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期间,东林寺接待了日本国净土宗访中团,20多名团员争相畅饮聪明泉,团长成田有桓先生率先把泉水浇到头顶,戏曰:“聪明透顶!”中央电视台《庐山》电视风光片摄组组正好在寺内拍摄宗教文化专辑,把此动人场面抢拍入镜。传播媒体对东林聪明泉大作文章,许多报刊开设了《聪明泉》专栏,有的杂志干脆以《聪明泉》命名,加之山水风光故事片《庐山恋》的艺术渲染,聪明泉饮誉海内外。
聪明泉的得名,极富传奇色彩,是东晋名将殷仲堪东林行所致。
殷仲堪,陈郡(今河南淮阳)人,能清言,善属文,因父久病,执药挥泪,遂少一目,举孝廉,初任著作郎,谢玄镇京口,请为参军,受厚遇。后领晋陵太守,召为太子中庶子。孝武帝爱其才学,以诗示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咽会稽王司马道子擅权,欲培植方镇势力相牵制,乃授其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节镇江陵。仲堪虽然做了将军,不忘百姓,饭粒落席间,辄拾而啖之,常语子弟曰:“贫者士之常,焉得登仕版而损其本。”
晋隆安元年(397年),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王恭以诛尚书左仆射王国宝为名起兵,他积极响应,勒兵趋发。次年,王恭二次起兵,他率众沿江东下,军次芜湖,旋闻北府军大将刘牢之倒戈,王恭被杀,乃退兵至浔阳与江州刺史杨佺期、广州刺史桓玄结盟,推桓玄为盟主,共同打击王国宝。桓玄借机扩大势力,拥兵自重。隆安三年(399年),殷仲堪与桓玄不睦,恐其来攻,意欲先发制人,又怕势孤力单,于是娶江州刺史杨佺期之女为媳,以示结盟,共同对付桓玄。
殷将军与杨佺期喜结奏晋之欢,以为胜券在握,于是乘兴拜访名僧
慧远
。将军扬鞭催马,驰至虎溪。
慧远
早闻“独眼将军”英名,率僧众到山门恭迎,陪同游览,行至寺后山脚,但见苍松翠柏,修竹茂林,泉水潺潺,他们听泉石上。将军精通占卦,于是围绕一部《易经》,大展辩才,将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慧远
研究精深,谈得非常投机,言语入港,竟忘时间,直至太阳落山。
同治《德化县志》曾记载了他们辩论的一个片断:
将军问公:《易》以何为体?远公答曰:”《易》以感为体”。将军又问二“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慧远
说“《易》以感为体。”殷仲堪理解为“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即
慧远
所说之“感”。南朝学者刘峻(字孝标)注引《东方朔传》,东方朔答汉武帝有关未央殿前钟无故自鸣,认为:“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驰者,故钟先鸣。”认为钟无故自鸣,为山崩之兆。这在汉代乃是神秘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以自然怪异现象,预言社会政治变动。而佛家所谓“感”亦有类似,故殷仲堪所举例为
慧远
默认,笑而不答。
慧远
所谓“感”,当
是指由感应而彻悟佛理,所谓妙感妙应,是释家解《易》之义。
殷仲堪认为
慧远
学识渊博,见理深刻,学问风度浩如大洋,常人心胸难以度量,感慨万端地说道:“师智深明,实难庶几!”
慧远
对殷仲堪才辩纵横,语出珠巩也十分钦佩,因而指着流泉说:“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候聪明,若斯泉矣!”后寺僧为纪念殷、远泉边之辩,于是将这口泉水命名为“聪明泉”,并树碑纪念。五代前蜀诗僧贯休《题东林寺》曰:“卢楞枷画苔漫尽,殷仲堪碑雨滴穿。”
令人扼腕的是,殷将军回江陵不久,桓玄闻讯,提早动手,领精兵5万,突袭浔阳,先杀杨佺期,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星夜杀奔荆州,打得殷仲堪措手不及,被追兵所获,逼令自杀,可惜一代英才,死于王朝内部火拼。然而将军智慧凝成的聪明泉,却流芳千古。
上一篇:
高僧慧远与石门涧的故......
下一篇:
庐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