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蔺相如墓
前往瞻仰蔺相如故里的念头已久,但因为缺乏经费,未能如愿。直到不久前,我才实现了考察“蔺相如故里”、凭吊“蔺相如墓”的夙愿。
“蔺相如墓”位于距离北平镇不到5公里远的李(蔺)子坪村南,是一座很高、很大的坟堆,原来周围种有不少高大挺拔的树木。墓前竖立着一块“民国七年(1918)十月立”的墓碑,上面镌刻有“赵上卿蔺相如墓”,“署理安泽县知事”等字样。旁边还有一块“蔺相如墓告示碑”,其文曰:“蔺相如,东周赵国上卿大夫,是我国历史上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墓的结构、随墓葬品及茔地周围的附属物,均属重要文物资料。全体人民必须严加保护。如在此兴工动土,需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1960年5月1日。”
第三块墓碑上则刻有《蔺相如墓志铭》:“蔺相如诞生於战国时岳霍山古岳阳宝丰里蔺子坪村,赵国人。幼时聪颖过人,臂力无比。先事赵国太监缪贤舍人,后被缪荐之於赵王,带璧使秦,破秦谋计、完璧归赵。功拜为相。前二十九年渑池之会,智抗秦王,捍吾国威,此铁肩浩气,为后人钦仰。相如功高位显,赵将廉颇不服,感而负荆请罪,‘将相和’之典,流芳千古,世人称颂。相如卒后,赵国将士深为缅怀,以帽端土,堆积成坟。兹立此碑,仰其智,赏其勇,敬其贤,激励后人,以表万世。古县北平镇人民政府立。公元2000年3月26日。”
在李(蔺)子坪村,我们访问了年近七旬的两位王姓老人,他们介绍了世代相传的故事:当年蔺相如魂归故里之日,正当秦国灭亡赵国之时,由于当年蔺相如在渑池会上逼迫秦王击缶,当众羞辱了秦王,所以秦王对相如恨之入骨,必欲斩草除根而后快。所以尽管相如死后秘密发丧,悄悄护送灵柩回归故里,但消息仍然为秦王所知,并派出军队尾追而来,相如的灵柩回乡以后,族人不及祭奠,乃连夜埋葬成坟。为避免秦兵焚尸扬灰和屠戮乡亲,蔺姓全族乃连夜移居赵城,保护了蔺相如长眠之地和蔺氏故里的和平与安宁。“蔺子坪”村名也改变为“李子坪”村。据两位老人介绍:由于蔺相如是一位敢于抵抗秦国暴政和侵略的爱国英雄,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敬仰,其坟茔也一直受到民众的自觉卫护。
洪洞许村蔺姓家族是蔺相如的后裔
据古县李子坪村民介绍:蔺相如的后裔为避免遭受秦王的屠戮和迫害,乃举族移居到赵城许村和洪洞县等地居住。为廓清这一历史事实的真相,笔者特意到洪洞县许村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
在现属洪洞县堤村乡的许村,我们找到了世居此地的蔺姓家族。据64岁的蔺希昌介绍:许村现有居民八九百户,人口4000多人。其中蔺姓人口就有1500余人,由于事远年湮,蔺姓移居此地已经不知有多少年代。笔者在村东不远察看了一块高达两米的“赵上卿蔺相如故里”巨大碑刻,此碑背后镌刻有《重修蔺公相如碑序》,其文曰:
“一代伟人,千古雅范;余韵流风,起懦振顽。云烟台阁,所以图画功臣;风尘道路,所以旌表义地。战国时,赵上卿蔺公相如者,吾赵城许村人也。击缶逼秦,气壮山河;完璧归赵,光争日月。感廉颇负荆谢罪,且能化私为公,和衷共济;洵智勇兼备一代社稷之臣,忠义两全,千古豪杰士也,况地属桑梓,坟墓所在,路碑更不可澌灭欤!是碑也,昔邑候奉列宪命,创建於兹。清室乾隆年间,风飘雨侵,砖瓦零落。我赵官绅,拨款监修。一时邑人行旅,颂声载道。然岁月易逝,荏苒间二百余年,现今坊容凋敝,字迹模糊,残缺难观。蔺氏宗族,聚众磋商,咸乐摊资重修,以光先人之令德,因共得银币八十余元,遂刻日鸠工,乞序并对联於余。余学识卑浅,本不敢膺斯重任,但风,素深钦佩,每恨生不逢辰,不得为之执鞭,述其事、颂其德,亦所欣喜焉。故语不嫌俚,聊留其芳於后世云尔。丙辰科俊士董炳耀撰文,山西大学高等科毕业马圣瑞书丹。中华民国十二年(1922)三月吉日立。”
据李吹琴先生《蔺相如故里许村考》一文介绍,蔺相如是赵城人的说法由来已久:大约在清代前期,赵城北门外就建有“蔺相如牌坊”:许村村东原来还有一座“相如故里”堡门门楼,此门楼底层为门洞式通道,供车马、行人通行使用;二层为神阁,塑有蔺相如坐像,貌若财神。创建年代无从考证。门洞上方镌有“相如故里”匾额,由于年久失修,此门楼先是于1932年被洪水冲毁;重修后,又于1942年被日本侵略者拆毁,用其砖石修建了炮楼。因此,保护“ 赵城金藏”有功的力空大师也坚持“蔺相如为赵城人”之说。
又据李文介绍,许村有“蔺氏祖茔”,其遗迹位于许村西南1.5公里的山坡上,占地约有4亩,人们称之为“蔺家坟”或“四亩坟”。据民间传说:蔺相如担任赵国上卿后,曾经衣锦还乡,到此祭拜祖先?熏在父母坟前被酸枣刺挂破了锦袍,他仔细观看了一下弯勾状的酸枣刺?熏说了一句“弯勾独害,宜长直刺”,不料这块地里的酸枣弯勾刺竟然长成了直刺。随着这一美丽传说的传播,“蔺墓灵棘”也成为与“广胜飞虹”齐名的“赵城十景”之一。据说:蔺相如在回乡祭祖时,带有大批随行人员,为了防止惊搅百姓,他下令所有随行人员的马匹不许进村,一律拴在村东的官道上,所以这段官道被人们称为“马道”。随后,又将马匹牵送到南石明村东的汾河滩上放牧,在当地留下了蔺相如“放马滩”的历史地名。
从上面的蔺相如遗迹和传说,可以使人分析、推测:由于古代人的居住权与其土地所有权紧密关联,原籍岳阳古县偏僻小山村的蔺相如家族,从古县移居到赵城许村的时间,也许是在他担任“赵国上卿”之后不久;直到蔺相如逝世,归葬故里李(蔺)子坪村以后,他的族人为避免秦王的屠戮和迫害,才全部移居到赵城县的许村居住;出于方便地祭祀祖先的考虑,蔺氏族人遂把祖茔也迁移赵城许村。这一点,可以从许村“蔺代祖茔”里没有“蔺相如墓”、古县李子坪村却有“蔺相如墓”独自存在的事实得到证明。
以古县与赵城的“地望”而言: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的疆域,是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界:南为魏国,北为赵国,东部上党地区为韩国。当时的岳阳古县及赵城一带,均为赵国边境地区的“赵城”之地。因此,说蔺相如是“古县人”或“赵城人”均在两可之间。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写蔺相如为“赵人”,乃是“信而不诬”的记载。
另外,在河北“赵都邯郸”,至今留有许多有关蔺相如的遗迹,笔者也一并作了详细的考察。
出生于我省古县普通平民家庭的蔺相如,曾在“赵都邯郸”担任赵国上卿,生活多年,并留有许多遗迹———
著名和杰出的历史人物蔺相如的故里在我省古县,这是经过多年考查史料、实地考证得出的结论。但在河北“赵都邯郸”,至今也留有许多有关蔺相如的遗迹,邯郸与蔺相如又有什么渊源呢?笔者专赴邯郸作了详实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