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驳道恒
来源: | 作者:bry | 发布时间: 2018-01-25 | 3765 次浏览 | 分享到:

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 365年),慕容氏侵扰河南,
慧远随道安避难到了湖北襄阳。当时,名僧道恒在荆州一带宣扬般若学的“心无”义,影响颇大。“心无”义主张排除外界万物对心的干扰,没有否认外界万物的存在。这在般若学其他流派看来,是对唯物主义的让步,所以引起佛教界群起而攻之。慧远奉道安之命前往慰问正在患病的竺法汰。竺法汰这时指使一个弟子去对道恒辩难。慧远去后,也就席向道恒攻难。据《高僧传?卷五?竺法汰传》载:

慧远就席,攻难数番,关责锋起。恒自义途差异,神色微动。尾扣案,未即有答。远曰:“不疾而速,杼柚何为?”坐者皆笑。心无之义,于此而息。 

“不疾而速”,语出《易?系辞》。“杼柚”,是织布机部件,杼即梭子,柚即轴子,引申为反复思考的意思。“心无”义主张心体“豁如太虚,虚而能知”,所以慧远反驳说,既然“心无”能“不疾而速”,又何必苦费思索!慧远巧妙地援引《周易》驳斥道恒,使道恒一时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