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周续之
周续之
来源:
|
作者:
魏莹
|
发布时间:
2018-01-25
|
41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续之,字道祖,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 ,卒于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雁门广武(今山西代县)人。他是一位神情专一的学者,兼通儒道释三学,而以老庄为主。在玄学兴盛的时代,既不盲目效仿玄学家的放达,也不持他老师范宁斥玄学家为桀纣的武断。而是不趋时尚,唯求知识的博深与个人精神的忧游自在,无挂无碍。
周续之的祖辈由雁门移居豫章建昌县。在他8岁时父母双亡,由兄长扶养。12岁时到郡学读书。豫章太守范宁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大加抨击,而以儒家经典教授学子们,周续之跟随范宁受业几年,成为同学中的皎皎者,得了一个“颜子”的美誉。后来他闲居在家读《老子》、《庄子》,《周易》这三玄,也涉猎一些佛教典籍,对儒道释三学进行比较认识,尤对老庄有心得。因而老庄思想较多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要在晋末那样腐朽的社会保持名节高志,就不能去应聘做官,更不能娶妻生子徒增累赘。因此他过着布衣蔬食的独身生活。他常常诵读嵇康的《高士传》十分欣赏书中那些高士的风度,甚至情不自禁地为之做注。他同著名的高僧庐山
慧远
有同乡之谊,处事为人也有
慧远
之风。他去庐山敬事
慧远
,史载他是
慧远
门下五贤之一。他还有一个难得的称誉,与刘遗民、陶渊明被时人称为“寻阳三隐”。
东晋南朝时期,虽然帝王与高门士族过着腐朽的生活,但是他们常迎合世风附庸风雅,征用一时名望以示用贤得人。豫州刺史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时,请他去当抚军参军,晋帝又征聘他做太学博士,他都没有接受。但是江州刺史刘柳每次请他同游山水,他都欣然从命。刘裕身为大将军有心成就大业,重视征用名士,他被辟为太尉掾,他仍旧拒绝征辟。刘裕知道他心气高杰不肯为官,称他“真高士也”。于是赐给他丰厚的礼物。但是周续之在高官厚礼的隆遇下,一如既往、不变节、不欣喜,依旧在山中过他平静的平民生活。刘裕称帝后,为他在东城外设立书馆、招集门徒进行教学。还亲自到学馆中向他请教《礼记》中“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 园”这三句话的义理所在。他为刘宋武帝作了精辟的辩析。他学识渊博,时入称为“名通”,周续之平素患有风痹,但他与学不知寒暑,与教孜孜不倦。后来劳累过度,四十六、七岁就病重不能继续讲授了。于是住到钟山养病,于景平元年去世。
周续之“思学钩谋”,勤于笔耕,中年夭折,实在可惜.他的著作有《嵇康高士传注》3卷、《公羊传注》、《礼论》、《毛诗六义》等,今都散佚。周续之融通儒道释三家精髓,有晋宋间真玄学家的气质和行为。正如刘柳评价他:“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惧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加以仁心内发,义怀外亮,留爱 卉,诚著桃李。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
雷次宗
上一篇:
刘程之
下一篇:
南朝刘宋时期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