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最早的江西地方志之一,作者是南昌人,曾做齐高帝的老师
1500多年前,江西就出现了详细记载本地风俗的志书《豫章记》,它的作者是南昌人雷次宗。
直到今天,《豫章记》的部分章句仍被广泛引用,可见该书影响之大。但雷次宗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方志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佛学家。他曾两次被皇帝请到京城讲授儒学,齐高帝萧道成都曾是他的学生。以雷次宗为首的分科教学,对隋唐时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是后代分科大学的开端。雷次宗还是东林寺十八高贤之一,对净土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专家学者,还原了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斐然的雷次宗。
教育家雷次宗——“玩心坟典”日夜苦读
“雷次宗是东晋至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江西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会长胡青告诉记者。
东晋到刘宋时期,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混乱,而地处长江流域的江西则相对比较安定,文教事业也一度繁荣,雷次宗便是这个时期在教育上颇有建树的人物。雷次宗少年时身体羸弱,为性好闲,小小年纪便有远迹隐居之意。后来在庐山读书,师从著名佛学大师慧远。《高僧传·慧远传》记载,慧远“内通佛理,外善群书,夫预学徒,莫不依拟。时远讲《丧服经》,雷次宗、宗炳等执卷承指。”另据毛德琦《庐山志》卷十二载:“(雷次宗)立馆东林,与慧远法师居之。”“从‘立馆’二字看来,雷次宗在慧远那里求学的同时,可能还立馆授徒,学馆就在东林寺附近。”胡青说。
雷次宗一面刻苦读书,一面开馆授徒。他自述道:“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逮事释和尚……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可见他用功之勤。庐山美丽幽静的山水使雷次宗流连忘返,绝意仕进,以隐居治学为乐。
齐高帝是他的学生
从庐山回到南昌后,雷次宗继续教育事业,他开馆授徒,广泛传播知识。据《述异记》记载,雷次宗当时的学生有邓德明等人。“南康邓德明尝在豫章就雷次宗学,家在东郊外……元嘉十四年,邓德明与诸生步月逍遥……”从这则记载看,雷次宗讲学南昌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且学生也为数不少。
刘宋开国后,比较重视教育。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召雷次宗到京师(今南京),开馆于鸡笼山,聚生徒百余人,教授儒学。在生徒之中,最有名的当属后来的齐高帝萧道成,时年十三岁,向雷次宗学《礼》、《左氏春秋》两年。
开分科教学之先河
当时刘宋国子学尚未建立,文帝留意文教,喜好儒雅,几次亲临由雷次宗主持的儒学馆,并给予丰厚的资助。后来朝廷又让何尚之建立玄学馆,专门研究讲授老庄之学;何承天建立史学馆,专门研究讲授历史;谢元建立文学馆,专门研究讲授辞章。儒、玄、史、文,四学并进,一时文风大盛。在这四馆教学中,恐怕儒学馆是最有成就和最受器重的,这从文帝“车驾数幸次宗学馆,资给甚丰”的记载可以得到佐证。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从汉代建立太学起都是以传授经学为主,还没有严格的分科教学制度,刘宋以雷次宗为首的分科教学,使中央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丰富,对隋唐时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也可以说是后代分科大学的开端。”胡青告诉记者。
当老师不肯走公门
因为雷次宗开馆办学成绩显著,文帝授予他给事中的官职,雷次宗不肯接受,辞职回乡。雷次宗开馆授徒在刘宋朝野上下深有影响,他走时,公卿以下,宴饮送行,朝廷还专门下诏表彰雷次宗的“笃尚希古,经行明修,自绝招命,守志隐约”,并授予他“散骑侍郎”的名誉称号。
回到庐山,雷次宗依然讲学不倦,吴郡顾欢就是他的高足弟子。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朝廷又把雷次宗请到京师,另筑室于钟山西岩下,称“招隐馆”,让他为皇太子和诸王讲授《丧服经》。雷次宗一生不愿为官,甚至不肯进入公门,于是朝廷只好请他从华林东门进入延贤堂讲课,以避从南门进来是入公门的嫌疑。同年,雷次宗病卒于钟山。
方志家雷次宗——《豫章记》记录江西风俗
雷次宗不仅在教育方面有杰出贡献,在方志学领域也颇有成就。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西师大教授许怀林告诉记者,1500多年前,江西就有一部地方志书,名为《豫章记》,它的作者就是雷次宗。“《豫章记》是最早的江西地方志书之一,唐宋史家的著作经常引用其中章句。”许怀林说。
雷次宗在《豫章记》中写风俗,说豫章人“多尚黄老清净之教,重于隐遁,盖洪崖先生、徐孺子之遗风”;写饮食,说赣菜“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写地理,说南昌“水路四通,山川特秀,咽扼荆楚,翼蔽吴越”……许怀林告诉记者,《豫章记》是一部详细介绍江西风俗民情的书,具有很高价值,但可惜的是,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内容都是其他古书中引用的句子。
佛学家雷次宗——曾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
雷次宗曾向佛学大师慧远求学,他的思想深受慧远影响。据胡青介绍,雷次宗在庐山潜心学习的同时,还在东林寺参加了当时著名的“白莲社”。慧远讲学东林,吸引了大量僧人和名儒居士,其中有刘遗民、周续之、张诠、宗炳、张野等十八高士,世号“十八贤”,这十八位贤者与其他士人共123人,结社念佛,同修净土之业。雷次宗参加白莲社,并是十八高贤之一,说明他的思想已深受佛教影响,是一个兼通儒佛的学者。
专家评价——南昌人的骄傲
雷次宗学富五车,涉猎广泛,作为教育家、方志家和佛学家都非常成功。胡青认为,雷次宗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主张顺定分而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迅速,士大夫身家性命难以自保,雷次宗提倡知足,不过分追求;第二,重视少年成人之际的教育。他说男子成年了,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更加正规的成人教育,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第三,注意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抛开封建士大夫消极的人生哲学内容,注意在漫游山川中净化心灵,并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操,这种教育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许怀林表示,雷次宗一生著作颇丰,除了著有《豫章记》外,还著有《略注丧服经传》1卷、《毛诗序义》2卷、《文集》30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雷次宗不是待时而出的官僚,而是潜心学问的儒者。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值得南昌人为之骄傲。”许怀林说。(记者 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