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代县古墓葬一览
代县古墓葬一览
来源:
|
作者:
bry
|
发布时间:
2017-12-25
|
9868
次浏览
|
分享到:
蒙恬墓
蒙恬墓,位于城东上门王村,距县城三十里。公元一九八一年二十一日经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在滹沱河北岸平坦处,墓地长五米,宽五米,直径五米,高一米。
据传,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为了夺权,将守疆土的哥哥以假圣旨传回,回朝路上哥发现了弟的阴谋,在杀子河气绝身亡,保他的蒙恬将军因怀念太子亦死于门王村。后人为纪念蒙恬,建墓立碑。但据史载:蒙恬墓在绥德县。《辽志》疑为蒙毅,但蒙被秦二世杀害于代郡(今河北省蔚县)故此墓是谁,待考究。
李存孝墓
李存孝墓,位于代县城西七里京原公路北侧。
李存孝,唐末飞孤人。本姓安,名敬思,骁勇善战,被李克用收为义子,改名李存孝。后因李存孝信进谗言,被克用车裂。死后葬于五里本西南、七里铺北边。现墓已毁,只存残丘。
墓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0)重整立碑。
原墓堆高十米,周长四十五米。墓室为石砌,四周为石雕仿木结构。
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王李克墓
晋王墓位于城西南七里铺柏林寺东侧。晋王李克用,沙佗列部人。唐末天佑五年卒,葬于此地。后唐同光三年,李存勖于墓侧建柏林寺。金天眷年间,墓被盗发。元至元十三年重修。民国十七年,修筑坟垣南北二百米,东西一百米。墓全部以石条砌成。墓室底园径十米深九米。腰部周围均为仿木结构石雕斗拱门窗,檐上立有兽面人身石雕。
晋王墓原有石碑十三通,其中两碑能看清文字。一碑是:“唐故在龙虎军检校司徒赠太保陇西李公神道之碑”。碑文说:“公讳国昌,宁德兴,世为陇西沙佗人,伟姿容,善骑射,盖克用之父朱邪赤心,所谓赤马将军生头上者也”。碑文说:“公即太保之次子也,其名克让,公前跃飞弯弓及徐方……”史实记载:“自克用称兵云中……克让与仆从十数骑弯孤跃马,突围出奔雁门……”。
一九五八年农田建设在墓南挖开墓道,发现人骨数具。一九七五年拆毁墓顶,挖出马骨一具,墓室四周均露石雕。一九八九年发掘整理,对此墓认可。
杨七郎墓
七郎墓在代县城东四十里的东留属村东南二里处。黑石砌成,方园九尺。墓前有碑石,镌“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墓”。
杨延兴,又名杨延祠、杨七郎。七郎本是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而戏上的七郎却是一个黑花脸,死后的墓丘也是黑石砌成,这其中有两段传说。
其一是说,杨家归宋后,第一次出征幽州,太君怕辽邦女子勾走年着英俊的七郎,就用锅底黑涂在七郎脸上,七郎即由一个英俊少年变成又丑又凶的黑脸汉。
其二是说,雍熙三年,杨业出征被困两狼山,七郎回代州搬兵,却被潘美用酒灌醉绑在后院花椒树上,命弓箭手放箭,箭却从身侧飞过,潘美知道七郎有瞅箭法,又命张龙赵虎将七郎的前额割下,遮住双眼,七郎才死于乱箭之下。七郎被害以后,潘美为消灭痕迹,遮人耳目,命人把七郎尸体抛进滹沱河,尸体却倒流四十里,流至东留属,百姓将尸葬于河岸。
滕茂实墓
滕茂实墓,位于代县城东十里铺村西约一公里处。墓建于宋代。
滕茂实,山东人,死于代州。北宋官至工部侍郎,曾出使金国,被囚于城内天宁寺。死前,曾有自题墓碑“宋工部侍郎滕郎滕茂实墓”。
乾隆版《代州志》载:明万历年,都御史许可谦复竖石表之。十八世孙滕季达有记。
墓占地约一千平方米。
五十年代,墓平毁。墓志铭,现存代县博物馆。
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传庭墓
孙传庭墓,位于代县城二十五里下花庄村东,西茂河西侧,明代建墓。
孙传庭,代州人。明崇祯十六年官至兵尚书。经略七省督师,在与李自成义军作战中阵亡于潼关,尸体无寻。家人将其衣冠与夫人合葬于此。文革中,墓被挖开,出土金银手饰。墓志铭,铭文为冯云骧撰,现存代县博物馆。
墓地面积七千平方米。原墓高四米,直径七米。墓区遍植松柏,有响堂石碑等,门口有石人、石马、石猪、石羊和牌坊,四周系红色围墙,两侧河水交汇,绕有景致。
张凤翼墓
张凤翼,明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广宁兵备副使右参政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崇祯三年(1630年)总督蓟辽保宁军务,会同马世龙等将领与清兵作战,收复四城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崇祯九年,清兵入昌平,明思宗朱由检赐尚方剑督师迎敌,贻误战机,夺官,九月病卒。
张凤翼,学识渊博,文著有《勾注山房集》《枢政录》等,其中《勾注山房集》被选入四库全书。
张凤翼墓,位于代县城北三公里张家园,明代建造。墓地东西六十七米,南北一百二十米。墓于一九六八年掘,现留石雕一组。其中文臣武将各一,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石猪各一对,石虎一对。原墓前还有石门,石牌楼等。
赵文博墓
赵文博墓,位于代县城西北三里处。明代建墓。
赵文博,明代代州人,曾任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死后葬归故里,现墓夷平,墓志铭存博物馆。
铭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史馆付总裁杨守祉撰文,监察御史王嵩书丹。
原墓地长六十米,宽六十米,石券墓、有墓碑。封土堆直径为五米,高二米八。
现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如京墓
冯如京墓,位于代县城西二十五里下花庄村东。墓建于清代。
冯如京,代州人,字秋水,文学家。清代顺治时官至陕西按察副使,广东左布政史。文著《秋水集》尤享盛名,被选入《四库全书》。
墓地六千平方米,墓前有响堂、莹门、花栏墙、石羊、石马、石人等,当地人称“石人湾”。
民国初以后,经多次盗发,规模不存。
冯如京之子冯云骧、冯云马肃皆为知名仁宦,均编入《中国史人大辞典》。
冯右京墓
冯右京墓,位于代县城西三十里小茹解村东。墓建于清代。
冯右京,代州人,字左之,顺治时进士,官至山东巡抚。在任时值清初,百废待兴,冯清查荒田,协济驿递,整顿曹粮,民庆安澜,建怀德碑以纪其事。后因疾病而归,死于家中。
冯右京墓,占地三千五百平方米,有围墙莹门、响堂、石羊、石马、石人等,文革中被平毁。
冯志沂墓
冯志沂墓,位于代县城北十里两界沟村东南。墓建于清代。
冯志沂,字鲁川,代州人,道光时进士,文学家。弄部主事迁郎中,庐州知府。擢徽宁池太广道,五十四岁卒于官。生前不仅为官清正,而且在文学方面造诣甚深。尤工于诗。与当时名人梅曾亮,张石舟、董文灿、邹翼辰、杨沂孙、何绍基等交往密切。
遗著有《微尚斋诗集》、《适适斋文集》、《西隃山房集》。
墓地面积两千平方米。解放后,墓平毁,有墓志铭,现存博物馆。墓铭文为大书法家何绍基手笔。
四女坟
四女坟,位于代县城西十五里古城村东北。
四女坟为四个土园堆,占是面积三千平方米。
四女坟四周为沙丘,大部分为耕地。坟高五米,直径十五米。现存三个封土堆。一字行排列。
从地表现露器残片分析,墓地范围大约一万平方米。前有石牌坊,甬道两旁有石人、石兽、墓地有碑房。
现存残片有砖石仿木物件、椽、檩、飞、兽、勿、瓦、砖。
青圪塔
青圪塔,位于代县城西二十里下沙河村东。
青圪塔地处丘陵地。东连太同公路,西有黄土崖。
青圪塔为一大园堆,高四米,周长三十五米,直径约九米。
上一篇:
代县的历史沿革
下一篇:
代县村名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