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代州城之“古”,应该用“老古老古”,因为它古得难以从文字史料中找到源头。现在静卧在代州地片上那些有名的和无名的、有城墙的和无城墙的,诸如广武、上馆、下馆、阴馆、枣户、上平城和下平城等古城遗迹,排不出谁是老大、老二,谁人先筑谁城。在这些城中,谁是主城谁是次城、谁曾护卫着谁;谁人曾在谁城导演过波澜壮阔的金戈铁马历史剧,引爆了历史剧变;这些古城,哪座曾经更辉煌?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真可谓,“古”得稀里糊涂。
如何把代州古城的“古”味从古至今地表述出来,我只好借用古汉字“城”所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与所有零星的代州古城文字资料互补结合,再用代州古城保留下的实际遗构检验修正,尔后从文化内涵上还原出一个整体的代州古城。
【《墨子·七患》曰:“城者,所以自守也”。古人还云:“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七患》曰:“城者,所以自守也”。古人还云:“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在老古老古的时候,部落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己已经获取的“巨大”财富而创造了“城”这个建筑群。
在那个时候,代州境内汹涌澎湃的滹沱河畔,鱼肥虾壮,南北两山原始森林葱茏茂密、虎狼豺豹等野猎之物频频出入。那些生活物质“极大”丰富的部落首领,在滹沱河北岸,选靠山向阳、坐拥滹沱的吉地大兴土木,筑城以卫。如果把东段景新石器遗址作为代州古城雏形的话,那么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第一座古城”就藏匿在广武、阴馆等古城遗址中。因为第一座代州古城是在人类揖别石器时代的社会进化潮流中顺应而生的。所以,第一位“城者”只能是称作代州人,第一座代州城就是代州大地。
社会再进化一步,谁又是“城者”,谁又需要“自守”呢?那就是受封的诸侯和卿大夫。时至那时的代州古城就成为诸侯管辖封地或卿大夫采邑而建筑的有城垣围护的行政中心和日常起居活动场所。在春秋末期,晋大夫叔向就把代州城作为采邑中心,今有代州阳明堡镇的羊舌寺为证。古《代州志》云:“羊舌大夫祠,在城西二十里阳明堡,祀晋大夫叔向也。土人传,挠羊以肉遗叔向母,叔向母埋之,故像塑有羊头。
战国时的代州古城又是一本说不清的帐。曾记否,周武王灭商后,他的建国方略是“大兴分封”,把个中原大地零零总总分成1800余个诸侯国,仅今山西地片上就有19个。每个诸侯国要筑国都城,国内的侯爷、卿大夫要筑邑城,代州就有赵襄子建筑“勾注山”治所(城),即诱杀代王的地方。
在秦汉时,我们总算找到几位包括秦太子扶苏在内的几位“城者”,可是谁又敢下结论那时的代州古城就是阳明堡东邻的、今仍叫古城村的地方呢?隋朝曾是当朝太子杨广做“代王”时的都城。那么,杨广坐拥的代州古城又在何处?从秦汉始,代州古城成了维护中原朝廷政权的前敌堡垒,成了指挥战争和敌对双方争夺的中心;也成了那些“出将入相”重臣们举家生活的大本营,成了维持战争和达官贵人日常生活的经济中心。那时候,王候将相是“城者”和“自守”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雁门郡后,就派太子扶苏出任监军,到代州监蒙恬筑长城大军。那时扶苏就住在雁门郡治的代州古城内。在汉代还有卫青、霍去病、周勃;在隋唐就有杨谅、杨素、李渊、李世民父子驻扎镇守着代州城,在宋、辽300余年的拉锯战中,双方更是把代州视为双方争夺的香饽饽。从无文字记载到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间,我们可以点出代州古城的那么多“城主”,但他们筑了几座代州城,谁在何城做了几年城主,又是一本糊涂帐。
“城”对于“城者”是那么的重要,于是乎“城者”身边的哲人,就把“城”这个建筑物的目的功能、修筑依据,理论化、神灵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城文化。哲人们首先借助“八卦”这个沟通“天、地、人”的中介联系工具,建成一个“天地人”的信息系统;尔后用“五行相克相生理论”将系统激活,最后哲人将“天地之神”的意见(八卦辞)经过人们思维加工、提炼升华,形成了神秘、复杂的城文化,并用“城”字概括。后代“城者”筑城,用先辈文化化的“城”字作指导,后辈筑城的实践又丰富了“城”文化的内容。“城”和“城”相互渗透、相互丰富,互补壮大。俩“城”结伴而走,穿行数千年,从古走到今。在这些古城里,盛满了“城者”的各种智慧,也盛满了“所以自守”的历史事件;盛满了“城者”的艰难创业历程,也盛满了“所以自守”的古老技术。真正的古城是位学富五车的“泰斗”,代州古城就是这样一位“泰斗”。
【《韩非子·爱臣》曰: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籍威城市。爱臣》曰: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籍威城市。】当年的代州城,也同其它诸侯都城、邑城一样,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文彩飞扬:有城池,有城社;有城隍,有城隅;有城堞,有城干;还有城辇、城舞、城楼、罗城楼、马面、垛口等。霸气冲天的城主们把那些供职于城、郭、园、池的人员皆赐姓“城”。了不得的城威!气壮山河的城威!要不韩非子告诫城主们,不能藉威城市!
代州古城的威风来自代州古城拥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性。代州古城坐落在我国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和汉民族的冲撞、融合的胶着带。汉民族和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碰撞、经济交流、血脉杂交(和亲)和数千年的融合统一,奠筑起代州古城的雄厚城基。只有这个特殊地域,才能造就出代州古城的独特文化个性。代州古城的文化独特性是这样描述的:既在它身上流淌着以礼仪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旱地农业文化的血脉,也在其文化细胞的DNA中表达着许多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基因。代州古城身上还存着许多既不是甲种文化,也不是乙种文化,而是由甲、乙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后,形成的非甲非乙的变种文化。这种非甲非乙变种文化的具体特性,由这种文化熏育出的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唐末五代武皇帝李克用应该是代州古城文化的显著代表。李克用作为唐朝的一名武将曾杀朝廷命官云中防御使段文楚自封防御使据云州,这是沙沱文化的狂简难驭作用力;那么他为了维护唐朝的统一与朱温恶战,在唐朝灭之后自己建国“后唐”是中原礼仪文化的作用力。他在平息黄巢起义烈火时纵横驰骋打出“鸦儿军”的威风,这又是沙陀文化的崇文尚武作用力,他要建立后“唐国”与盟友契丹修好,这又是儒家文化的作用力。
为了挽救代州古城这个“垂垂危焉”老人的生命,为了保住雁门地域特色鲜明的这页物化历史,为了延续这根飘忽不定的无形文脉,国务院于一九九四年特授代州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这顶桂冠是对代州古城昔日威风的回忆和肯定,是对它所含的文化内涵的褒扬,更是保护和延续它生命之命令!
【《笺》曰:“城,犹国也。”代州古城的生命力源于长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据的历史地位。】若把中原古国比做一座大古城,那么蜿蜒起伏在代州勾注山上的长城,就是中原古国的一段北城墙,雁门关就是设置在这段城墙上的一道城门。因为有了雁门关这座扼控大漠的城门,才有了指挥雁门关的代州古城。代州古城就是开启长城南北两边汉民族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婚姻、文化和军事交流的一把锁钥。今天,代州古城拥有无法估量的文物价值和荷载着难计数的古老信息,也就是昨天曾经在雁门关上施行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行动的全部措施和程序,浓缩和概括了雁门关从古走到今的嬗变全过程。雁门关的兴衰和历代的中原王朝古国都划着约等于符号。
古人是怎样评价雁门关的?“天下九塞,勾注(塞者,寨也,城之前身。)其一”。“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首。”古人又是怎样评价代州的?古人云:“太原而北,列郡数十,雁门为大”、“(代)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底山关,咽喉全晋。”这就是古人眼中的雁门关,这就是古人眼中的代州城。故而,我国著名长城专家罗老哲文曾七次来代州古城到雁门关考察,题辞赞之曰“中华第一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可想代州古城之雄也。
“天下尊崇第一关”,可知代州古城之险也。
“中华第一关”,可见代州古城之要也。
代州古城之所以能集“雄”、“险”、“要”于一身,关键是有一座自然文化遗产丰富的勾注山在不遗余力地成就它。
勾注山,重峦叠嶂、雄浑险峻。它初形成于45亿年前的上太古界,又经过多次造山运动的复合干拢,铸就厚15公里,呈“多”字形排列的浑厚形态。上天造就的雁门关更是鬼斧神工:两山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于其间。关口形状为倒梯形,上底宽约40余米,下底宽20余米,高30米。海拔1061米。郑孝燮先生在考察雁门关时是这样评价它的:关口既不在山顶,也不在山脚,而是设在山腰,这是一个特点,也是造就其险峻的要素。也只有这样特殊的自然文化遗产,才能孕育出文化生命永远不会终结的代州古城。
登临勾注山绝顶,北眺是茫茫草原和荒荒大漠,滚动着羊群,奔驰着骏马;南望雁门关内,到处是肥沃的田野,厚厚的黄土,羊鸣猪叫,稻谷飘香。山南山北,文化不同,熏育出不同的民族。这正是代州古城生命旺盛的根本。看到这里,想到这里,我们忽然会发现残缺的代州古城身后有几个稀疏的古城脚印,那也是历史老人留下的脚印。
古人因险置隘,因隘筑关,又因关筑城。勾注山上曾为塞、寨、关的治所;山下曾筑郭、筑城。城为关的灵魂,关为城的表形。关卫城,城拱关,古关和古城铸成了一把开启长城大门的锁钥。这大概就是代州古城文化生命的依托、延续至今的动力!
【《管子·度地》曰:(垣)内为之城,(垣)外为之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故又把“城”称为城郭。君王、诸候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城池的大小。一般诸候所建之城是王城的1/3、1/5或1/9。代州古城是万里长城坐标系上的一个重城,是中原古国政权存活的象征。所以,她是小于皇城、大于其它城的一座特殊古城。度地》曰:(垣)内为之城,(垣)外为之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故又把“城”称为城郭。君王、诸侯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城池的大小。一般诸侯所建之城是王城的1/3、1/5或1/9。代州古城是万里长城坐标系上的一个重城,是中原古国政权存活的象征。所以,她是小于皇城、大于其它城的一座特殊古城。】
代州古州城平面图呈东北缺角的“丑”字形。“丑”,代表北方天空中形状似牛的一组星宿,故又称卧牛城。代州古城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筑就四座敦实厚重的城门。除南门之外,其余三座城门均有双重城墙的瓮城拱卫。在四城门和四罗城的城台上,均建有进深三间、面阔五间的三层木构城楼。当然,四城隅的转角城墙上还筑有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为三楹的木构拐角楼。城墙总周长为九里一百八十五步,高三丈五尺。遥想古城当年,城墙上12座敌楼相映并立,且和城内高120尺的鼓楼、阿育王塔遥遥呼应,这是一种何等的古城空中视线风景。视观古城整体形象,其真正是:仰天承天运,脚踏纳地灵。在州城内,警铺五十越,横垮东西大街;48处官衙,撒布城内四方;48座庙寺点缀满城。整个城垣,固若金汤;14座楼塔,风铃画戟;整个古城,从上自下渗透出一股傲视苍穹、大气凛然、岿然不动的风度和气势。
再看城墙脚下,二丈一尺深的城壕环而绕之,三尺深的活水碧波涌涌,藕肥莲硕,一派生机。坚若磐石的城脚跟,深深地隐匿在一派江南风景之中。
四城门的颜额题辞,画龙点睛般地点出置筑代州古城的政治主题和社会功能。古州城的东门遥望着北京城,其题额是:“屏藩畿甸”;古州城西门直达太原,颜额则为“车辅晋阳”;北门,敞迎着“扼控大漠的雁门关”。故曰:“广武云屯”。云者,兵也?还是战争形势的“黑云”也?这就难为了我们这些“时过境迁”的后者。代州古州城,并不是专为战争而筑,或是专为“好战”而置,她也有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更有许多诗情画意,故南门的额题:“带绕滹沱”。滹沱者,当年汹涌澎湃的滹沱河也。“带绕”者,是金箍护卫,还彩绸飞歌,实在讲不透。这就是代州古城文化!
仅有这些,陆亨辈们认为代州古州城还够不上“金城”。城南以天险滹沱河和系舟山为天然屏障,东、西、北三方则有不大不小的3座关城在拱卫着州城。北关城:城墙周长二里许,城墙东以沙河为天堑,其余三面城壕深达一丈五尺,于嘉靖三十年筑就。东关城:城墙周长三里整,护城壕深达二丈许,在明成化二年,由都指挥同知张怀修筑。西关城:城墙周长一百九十步,城壕深一丈许,景泰元年,由参政王英筑就。
【《诗·小雅·出事》:“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河南濮阳发掘出6000年前的古墓中就有成熟的二十八星宿图和四季神图。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筑城模拟二十八星宿形状,以贯彻落实“取法天地”的筑城指导思想。筑代州古城当然要以“天人感应”、“五行风水”为指导。】
古人把代州古城修成“丑”字形,就是“天人感应”思想的具体实践。“丑”,何也?“丑”是十二干支中的老二、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二位,也是天空中镇守北方的七神之一。代州古城以“丑”为形,也就是把古城塑造成“玄武七宿”之一的“牛”形象。城似星宿形,星宿似城形。这就是“天、人感应”,这就是“人意”顺乎“天意”,这就是“人意”“天意”的水乳交融般的相互沟通。
那么,丑神或曰牛神主管什么,代州城的主题功能是什么?二者是怎样从思想上相融的呢?筑代州古城的主题思想就是把代州城修成“金城”,以抵御破雁门关而入的古代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入侵,这是“人意”。主管北方的众神是玄武七宿。这七宿分别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它们主管着包括消灭战争在内的一切人间事务。而斗、牛、女、虚四宿的排列形状,正好是个东北缺角的“丑”字形,其中“牛”星居于东北正中。“城主”诚祈东北方的诸位神灵,一定要镇住在东北方迅速崛起的一股股狂飙势力和由他们发起的“祸乱”。这时,代州古城的“丑”字形体就成了一个全方位沟通“城主”和“牛星宿”的中介,从而全方位实现了“天人感应”粗略沟通。
代州古城“城主”又是怎样和“天地神灵”具体沟通的呢?中国古代哲人创造了八卦这个伟大的图形,它既是袤天广地的缩影,也是“晓天意通地神”的思想通道。在八卦图中,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具有生命活力的元素注入天地间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中。以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在八卦图中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就能把个死板板的图形转出许多活脱脱的复杂事件和主宰这些事件千变万化的神灵思想,也能转出在某时某刻、某地某方位将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八卦图形所示,北方为“水”、东北方为“土”,图中的运行方向是由东北向北转。这么一转,就把代州古城东北缺角的“丑”字形转出尖锐的提问和明快的答案。代州古城东北方的城墙角哪儿去了?神告诉我们:斗、牛、女三“星宿”拿去堵北方的“祸水”去了。“八卦”这块液晶显示屏展示的结果再次说明,代州古城东北缺角丑字形,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联系,神、人感应的方式,通过这个联系方式,神、人共同完成构筑代州古城的主题思想。即:勘乱安定。
代州古城的选址也用足、用活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风水”理论。首先,古城址“觅龙”觅得了活龙。古人认为有活龙这是古城能够生存延续之源。堪舆家将古城背靠的茫茫勾注山,看做起伏翻舞的飞龙,勾注山下的汩汩滹沱视为奔腾不息的龙脉。山(龙体)飞舞、河(血脉)奔流,是条活龙,古城是以永年。其次“观砂”,有“砂”。即代州城址选在山下的空敞穴地之中。城居穴中,热看四方:城南,紫金山高耸入云,是谓“朱雀翔云”;城北,勾注山沉沉稳稳,是谓“玄武垂头”;城左,山绵绵连接紫金关,是谓“青龙蜿蜒”;城右,山逐渐下沉直抵平原,堪称“白虎驯服”。代州古城的环境可以这样形容:“(众山水)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且环抱有情;以其滋润砂穴不逼不压,且不折不窜。”其三“察水”水深。吉地不可无水,水生“地气”、水植“生气”。水不仅为龙脉,亦为山之血脉,所以“水深处,民多富”。代州古城不缺水,古时城内自流井多达七、八处,城壕内还植莲藕,堪称水肥美也。其四“点穴”点得了“金穴”。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代州古城的穴:“内气萌生、外气形成、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内气萌生的结果是:代州境内物产丰富、五谷丰登;外气成形的表现是:山陡川平,风暖泉涌,融结而成天府之地的“气象”。选于山川合围、广阔平原地中的代州古城址,是万物精华之气的凝结点。真正是“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
代州古城的城内布局,也完全遵循了早在秦汉时期已形成的“以章得意”的礼制思想。城主按照这个思想要求,布局署衙,规划街肆。表现之一,左文右武。如州署靠近东城门,兵备道靠近西城门。文庙排在武庙的左方。表现之二,前朝后市。代州古城,被一条横穿全城的东、西大街,切成南北两半,州署、兵备道署、考院、仓库等十余处重要官衙均设在北半部,而南部是大户人家和各类市肆。
【《考工记》曰:“城者,盛也”。那末,代州古城盛着什么呢?】代州古城首先盛着个惊天动地的雁门郡(县)。翻阅《二十四史》,或是《山西通志》,“雁门”二字随处可见。
忆往昔,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气吞山河的历史画面、气冲宵汉的历史瞬间,都因为雁门关的存在,而上演在雁门郡中。春秋末期的赵襄子就是以代县为始点,把赵国领向“战国七雄”之路的。赵简子过世,继承人赵襄子丧服未除,就将前来为岳父送终的代王诱杀在夏屋山,灭了代国。代国,盛产良马代马。代马,又叫西马,是古代各方争霸战中的主要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雄心勃勃的赵襄子掌握了良马资源,才能使赵家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就等于掌握了战场上的制控权,由此拉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代州古城就是导演那些类似“灭代国”场面的中心。
诸如:“胡服骑射”、“刘邦被困白登”、“胡汉和亲”、慧远、昙鸾创立净土宗、拓跋跬代州选驸马、寇谦之国师立北朝、隋炀帝被围代州城、李世民的雁门之变……这些事件,哪一件不是给中华历史带来巨变?!
代州古城还盛着一帮熠熠生辉的文化人。不说军事家李广、李左车,也不讲诗客赵秉文、萨都刺、冯如京,单表述一下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和昙鸾。二位大师均为代州人。慧远(334——416),东晋雁门楼烦人。俗姓贾,其家世代累官。他幼年学习儒家经典和老庄学说,21岁出家。他把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式佛教文化。他的功绩在于把高深佛教文化内容简化为“往来净土”这个理想世界;还把复杂繁缛的修炼程式简化为“口诵阿弥陀佛”。这样一做,使佛教哲学走出象牙塔,普及到最基层的老百姓中。生活于北朝时期北魏和东魏的代州人昙鸾,继承了慧远的衣钵,完善和丰富了净土学说。昙鸾的净土学说内容丰富而深刻,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易行道”。只要信仰净土,口诵佛号,佛可帮助渡出苦海。若单凭自个修行是难行道。第二特点是“他力教”。他认为佛力巨大无比,念佛者可以带业往生。佛力能促进“修行者”迅速成佛。第三“民众性”,求生净土只需口诵阿弥陀佛。
代州古城几经迁徙,几经毁建,历数千年风雨沧桑,可谓古也;驻扎在代州古城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们纵横俾阖、运筹帷幄,上演了难以胜计的人间大戏,文化积淀可谓厚也;每当历史车轮碾到朝代更叠之时,代州古城内总能发生一、两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可谓重也;在代州古城中孕育出的雁门文化精华慧及当代、泽及后世,可谓远也。总之,破烂的代州古城中围圈着一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世界,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我们谁都能进入厚厚的城墙,游弋进一个难以用文字描述的、灿烂的古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