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慧远在庐山传教的故事
慧远在庐山传教的故事
来源:
|
作者:
pmo015fd9
|
发布时间:
2017-12-14
|
3769
次浏览
|
分享到:
慧远(334—416),原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县)人。他本是一个“仪容端整、风采洒落”、“内通佛理、外擅群书”的儒生。21岁时看破红尘,到恒山一个寺院拜高僧道安为师出家。
慧远潜心钻研佛经,引证《庄子》的虚无思想,阐明佛学中的哲理,融儒、道、佛于一炉,很受士大夫的欢迎。他的师傅道安赞许他说:“能使佛教普及全国的,大概就是慧远吧!”
东晋太元六年(381),慧远47岁,奉师命外出传教,途经庐山,“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暂时寄居于庐山西山麓的西林寺。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江州刺吏恒伊特地为慧远在西林寺东建造了一座寺院,名东林寺。他以此为中心,开始了他长达30余年的佛学研究和佛教传授活动。
慧远笃信灵魂不灭,宣扬一心只要专念“阿弥陀佛”,死后就可以达到“西方净土”的极乐世界。“生在极乐世界的人,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香皆为愿。”
东晋时,佛教别的宗派都用支离烦琐,使人厌倦的道理宣扬佛教,对一般的民众影响有限;净土宗宣扬,只要唸阿弥陀佛,迟则7日,快则1日,即可速生净土,由于其成佛方法较为简便,地狱和极乐世界的对比又极为鲜明,给生逢乱世的民众带来死后进入极乐世界的精神安慰,因而其教义即迅速传入民间。
慧远罗致了忠实的弟子和信徒123人,成立了白莲社。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是佛教的象征。相传,佛陀诞生前,净饭王宫的池沼内,突兀盛开大如华盖的莲花。莲是佛门的标志物。社是中国民间组织的一种形式。慧远在东林寺首创的净土宗,亦称莲宗,是我国佛教重要的宗派之一。
慧远发现江东一带佛经不全,禅法缺乏,律藏残缺,派遣弟子法净、法领到西域求法,取回梵本经典《华严经》等200部,并招致西来僧人译经。太元十六年(391),罽宾佛教小乘毗昙大师僧伽提婆南下庐山,慧远请他重译《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并分别为之撰序,对毗昙学在我国的传授起了很大的作用。罽宾禅师佛陀跋陀率徒到庐山,慧远礼请他译出了《修行方便禅经》,也亲自为之撰序。慧远还致力于撰写佛学著作,主要著作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等,他的经、论、序、铭、赞、记、诗等,后人集为十二卷。他题咏庐山的诗文,虽然有些玄学味道,但是关于庐山最早的诗作。慧远创导的弥陀净土和念佛三眜,强调禅智并重,对后来的净土宗、天台宗和禅宗的形成,乃至以后整个佛教思想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慧远与陶渊明同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一个隐居在庐山的西南,一个讲道于庐山的西北,陶渊明孤高隐居,与世抗争,而慧远则广交仕宦名流,权贵豪门,普渡众生。后秦的姚兴常与慧远书信来往,并派人送来礼品和法器。东晋的司徒王谧和护军王默也对慧远表示钦慕。荆州刺史殷仲堪曾专程到庐山拜访慧远,两人谈论《易经》,终日不倦。桓玄在篡夺皇位前曾竭力压制佛教势力,他初以为慧远跟其他尼僧一样,胡作非为,横行不法,想借机打击,下令要慧远出山,与他相见。慧远称病不往。桓玄便亲自到东林寺,查个究竟。
两人一见面,桓玄首先引用《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所谓古训,查问慧远为什么要剃光头。慧远知道桓玄是责备他落发为僧,违反“孝道”,也随即引用《孝经》中另一句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慧远应声答道:“立身行道。”慧远以《孝经》对《孝经》,敏捷巧妙地作了回答,使桓玄大为心服,他进一步了解到,慧远弘法永保清净,从不同流合污,更是大为尊敬。不久,桓玄下令,排斥打击佛教势力,有不少寺院被拆毁,大批僧尼被迫还俗,唯有东林寺例外。桓玄说:“只有庐山是道德高超的人居住着,不在取缔之例。”
不久,桓玄败亡,晋安帝从江陵回建康,准备重登皇位,途中经过浔阳,别人劝慧远去迎驾,慧远称病不往。慧远为了避免人给以趋势附利的印象,保持了超脱政治的姿态,因而赢得了上层社会和黎民的赞誉。晋安帝对这个高僧不仅不加责难,还赐诏书慰问他。当时,信奉佛教的人纷纷来到东林寺,聆听慧远传教。在他们当中,有来自长安的高僧和来自西域的番僧,也有抱琴携酒,以文会友的雅士,也有挂帆千里,长途跋涉来一睹慧远风采的贾客,还有衣紫冠贵,肥马轻裘,到庐山与慧远叙旧的官员。“游客时过虎溪桥,慧远风流天下闻”。据《莲宗宝鉴》记载:东林寺鼎盛时,“师徒众往来三千,其信之士123人。”庐山也就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
慧远在庐山修持36年,严持戒律,迹不入俗,影不出山,但他酷爱山水,喜欢旅游,并且是一个写山水诗和散文的高手。晋隆安四年(400)仲夏的一天,慧远邀请庐山上下佛、道两家数十人同游庐山西麓的石门涧。他们从东林寺“拂衣晨征”,在石门涧畅游一天,佛、道两家,诗兴大发,互有酬唱,直到“太阳告夕”方尽兴而归。
上一篇:
庐山慧远——终身不过......
下一篇:
西山寒溪寺、远公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