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旨一卷 (26-706)
来源:大正藏本 | 作者:bry62069407 | 发布时间: 2019-01-07 | 33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正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按本文乃据大英博物馆藏炖煌本所印,文后有字一行曰:开宝五年张长继书记,然虽记于此年,未必即作于此年也。此文上下俱阙,所存者,首言“皇帝闻语,满目流涙,良久乃言和尚曰,朕之小国,总无供养,上人数年在其内中,朕且无心轻慢,朕虽为人主,滥处乾坤,每谢上人,来过小国,伏愿和尚慈悲,更住三五日间,得之已否”,覌此则该僧人之受皇帝宠遇,可谓深矣,然僧人究为何人乎?下文又云“远公既出长安,足下云生,如壮士展臂,须臾之间,便至[山*卢]山”,窃疑此远公即晋朝慧远,[山*卢]山即庐山也,然远公未甞至长安,则又何说?余谓本文乃陇西一见闻寡陋之僧人所为,彼盖闻远之声名,未甞在书中细捡其生平行迹而想象为文,致有此误。且僧人所重者在教义,对于史地向不重视,亦认为无详细考核之必要也。(刘白村 撰)

惠远外传一卷  (37-494)
大正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此乃依炖煌残卷藏于大英传物馆者所印。首部缺,次则记道安讲涅槃经于称光寺,崔相公听讲后还邸,遂为家人讲,先说生老病死之苦,次说五阴,来不得,怨憎会爱别离诸苦,相公邸内贱奴善庆,即慧还,则谓道安“上人说法,不能平等”,因为相公说明四生十类及三等之人,相公称善,于是善庆随相公入寺,与道安法师问答涅槃,后道安自言所讲《涅槃经》疏钞,从庐山逺大师处得来,善庆乃言已身即慧远,又举腕上肉环为证,于是道安自座起礼拜慧远。晋文帝闻之,勅迎远公于大内供养。以后又记远公之示现种种神变事。考《庐山莲宗宝鉴》四有辩远祖成道事,指摘庐山成道记伪作慧远之事凡七件,如第三辩远师出庐山三十年放浪白庄之事,第四辩远公应晋帝之召及为崔相公贱奴事,第五辩道安臂有肉钊乃移之远公事,皆与写本内容相合,岂同书异名耶?抑二书之内容同一来源耶?今不可考矣。此残卷后记开宝五年张长继书记,下至至元元年普度乃出《莲宗宝鉴》,此盖为四百三十余年前之写本矣。(刘白村 撰)

按《进旨》实为《惠远外传》写本残卷,原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斯坦因劫经录》著录作《庐山远公话》,下附说明,当出刘铭恕先生手(页63,中华书局2000年):
S.2073 庐山远公话(首题)
题记:开宝五年(972)张长继书记。
此为远公古传,说者谓如庐山莲宗宝鉴所指庐山成道记伪纂惠远神变等事,向来以为其必非出古记。但以本卷证之,知远公七狂中所谓出庐放浪白庄三十年,不应晋帝之召,为崔相公家奴,臂有肉钏等神变故事,并早已脍炙人口,宁得谓为晚出。抑考此远公传,以近体小说命名为“话”,亦犹李娃小说命名为“一枝花话”,此亦考证小说史者之宝贵资料。又,本卷“进旨”以下若干行,笔迹行款与前文有异,鸣沙余韵并大正藏编者,未细加籀读,遂视为一独立文章,甚为可惜。今敦煌变文集已纠正其谬。
“进旨”为写本存首二字,全句《庐山远公话》作“今拟却归庐山,伏乞陛下进旨”。《进旨》、《惠远外传》,大正藏俱收入《古逸部》,《进旨》编号N.2864,《惠远外传》编号N.2859,忽焉不察其同出一本。刘汝霖提要已揭出二篇末皆题“开宝五年张长继书记”,然无王重民、向达等海外观书之机缘,惟据《大正藏》本所录作提要,而未尝比量勘合文字。
《外传》撰人不详,然恐非刘氏所悬揣为敦煌本土陇西僧人,盖《莲宗宝鉴》作者普度为元人,无从得见敦煌窟中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