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慧远大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来源: | 作者:张祖文 | 发布时间: 2018-08-24 | 3917 次浏览 | 分享到:

        慧远大师俗姓贾,东晋时雁门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始祖,也是庐山东林寺开创者。他12岁出外求学,少年时便已愽古通今,尤其擅长老庄之学,二十一岁出家,师从道安法师学佛法,出家后慧远旧然不群的器度显露无疑,平时就以弘扬佛法为已任,于是日夜精研佛典,并亲身体悟。慧远的过人天赋和远大志向学受道安的赞赏,并说:“日后佛法盛传东土非慧远莫许也”。

  纵观慧远大师一生,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家前的求学活动。第二阶段是跟随道安法师的25年。第三阶段是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莲社,在兴净土宗风,讲学30余年、影响深远。

  慧远大师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因果报应理论,因果报因的理论是慧远大师对佛教思想的重心,他信奉因果报应理论,追求超脱果报伦回的西方极乐世界,成为慧远大师信仰佛教的巨大动力,慧远大师的因果报应论理论基本内容是:善恶报应理论,他依据佛经提出人有三业,业有三报这说,业指身、口、意三业,也就是包括了人的一切活动。人类的业有三种,善、恶、和不善不恶。三业实际上指的就是善、恶二种、善业指信佛理论、修佛功德,不怨恨人,不说人过、在家孝敬双亲等等、反之就是恶业。但是现实生活中,明明有些人一生勤劳,还是穷困潦倒,明明有些人小心翼翼,却飞来横祸,更明明有人作恶多端,却在富贵中终老一生,儒家的天道、福善、祸淫,早就有人怀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消除人们心理上的疑惑,慧远写了《三报论》创立了三报说,详细的解答了这个问题,即所谓:现报、生报、后报,佛教因果报应理论与当时中国传统的报应思想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佛教明确众生的生死伦回都是自已的业务感召而不是上天的某一个主宰来司判的,即今生做了坏事当时没有报应,但来生肯定得到报应。或今生得到福报,乃前生前世所做了善事的原因,当然也有现世现报等等。

  慧远大师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阐述因果报应理论的高僧,使佛教融入了中国文化,加速和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千百年来,不少惧怕报应之不昧、戒恶为善,崇信佛教,这些无不与慧远的报应论有关。

  二、保全了沙门(佛门)不同于世俗的行迹。慧远在住持庐山东林寺时,东晋皇帝写信给他,陈述沙门应当礼敬皇帝,并要慧远写信回复,慧远写信答复道:“沙门中人是要以人我两忘的胸襟,让天下人得到解脱,再者袈裟并非朝延之服,钵孟并非庙堂之器,沙门既是尘俗之外之人,所以不当敬王者”慧远的信让当朝摆事实深表赞同,当既召令全国,从此沙门不用对皇帝至敬、亦不用行跪礼,只需双掌合十,鞠躬就可以了,慧远后来作《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以申明其意,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圣待沙门的态度都是以此为标准,使得沙门得以保全他们不同于世俗的行迹。

  三、慧远是佛教净土宗的奠基者与倡者。慧远大师笃信灵魂不灭,困果报应的观念,并以往生西方弥陀净土世界作为人生的理想的最高目标,且坚信此乃解脱生死痛苦的最终归宿,公元402年,慧远在东林寺率弟子123人宣誓共期往生西方弥陀净土世界,这也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教社团,史称“白莲社”,由于慧远的倡导游和影响,使得净土宗弥陀信仰,在中国民是得到极为广泛的流传,也使得佛教迅速的以外来宗教融合本土文化,融合成为了中国的本土宗教,所以慧远堪称净土宗的奠基者和首倡者,也亦被后世奉为莲宗(净土)始祖。